
科技之笔绘就春耕图景
——茌平区70余名科技特派员田间“开药方”
■ 本报记者 林晨
春耕春管时节,茌平广袤田野里,一架架无人机穿梭其中,开展“飞防”,一辆辆“铁牛”抢抓农时,播撒希望……伴着这幅充满科技味儿的“春耕图”,一支70余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来到农民身边,他们把农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让农业机械发挥更大作用,为农业生产注入澎湃的科技力量。
3月4日早上7时30分,茌平区科技特派员、博平镇农技站负责人王富峰便开始了忙碌,他骑着自行车到辖区各村巡查苗情。受去年秋汛影响,当地小麦无法按期播种,不少农户面临苗情偏弱的问题。面对焦急的种植户,经验丰富的王富峰给出了促苗、壮苗的综合方案。
“王主任,镇压作业能行不?”在东贾村,种着1000亩小麦的农户贾富贵不理解镇压作业的意义。王富峰耐心地回答:“你家的麦苗目前才刚刚出土,又短又细,这是因为土壤太疏松,小麦的根和土壤贴合不紧实,不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也不利于保温,这就需要物理镇压,压实土壤。另外,现在这些农业机械的设计都很科学,不会对小麦产生任何损伤。”他坚定的语气让贾富贵吃下了“定心丸”。
经过农业机械的物理镇压后,贾富贵家的苗情逐渐变好,麦苗又壮又绿。“多亏了王主任,这下我家的小麦又能丰收了。”贾富贵高兴地说。
引导村民科学合理使用水肥、农药,也是科技特派员的重要工作。这几天,科技特派员、胡屯镇农林水中心农技人员吴宝杰忙个不停。在各村群众的田垄上,他给大家开出了“综合药方”,包括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的使用方法,无人机“飞防”的使用方法,土壤含水量的分析以及浇灌时机的预判等。为进一步帮农民做好春耕春管,他还和同事一起制作了关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音频内容,通过全镇46个村的喇叭进行广播,24000余名群众因此受益。
“吴主任经常和专家来给我指导。通过专家的讲解,我了解到施肥、施药的时机非常重要,以后真得好好把握每一个环节,希望今年能够把我家的小麦、早春韭菜种得更好,确保有个好收成。”白庄村村民周旭说。
科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2月份以来,围绕春季农业生产实际需要,茌平区科技特派员队伍主动加强与服务对象的联系沟通,活跃在粮食作物生产、蔬菜栽培、果树种植等领域,已组织开展较大规模集中培训2次,累计开展技术指导60余次。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有用的良方……强劲的科技力量,正在茌平广袤田野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