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能养殖车间,采用循环水系统,茌平区——

小鲈鱼“闯出”大市场

本报讯 (记者 董金鑫)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探索集约化、高密度的鲈鱼水产养殖,成功形成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12月7日,在位于茌平区的山东泰丰鸿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智能化养殖车间里,一名工人身穿蓝色无菌服,穿梭在排列整齐的养殖池之间。随着自动投喂设备的启动,饲料通过管道被精准地输送至投喂口,一群群肥美的鱼儿欢快地摆动着尾巴,争相抢夺着食物,一时间水面上水花四溅,闪烁着耀眼的银光。

“在控制台上微调投喂的速度与量,可以确保每一条鱼都能得到充足且适量的食物供应,同时又不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山东泰丰鸿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朱辉介绍,他们通过智慧化养殖对企业自主培育的加州鲈鱼——鲁鲈1号细心呵护,让它们在最佳的养殖环境中茁壮成长。

加州鲈鱼原产于美洲,在被引入我国后,多集中于广东、浙江、四川等南方地区养殖。然而,山东泰丰鸿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却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在江北地区成功开辟出广阔市场。

自2016年成立以来,该企业目前已拥有170亩生态外塘,还着力打造了5000平方米的智能养殖车间。在养殖模式上,企业采用循环水系统,以液氧支持高密度养殖,且整个过程绿色环保。以养殖桶为例,直径4.8米的桶内可养殖约5000尾鲈鱼,成鱼养殖周期仅需90到100天左右。目前,泰丰公司年生产加州鲈鱼400万斤左右,加州鲈鱼苗种孵化7000万尾,年产值2.8亿元。

据了解,该企业的智慧养殖模式为内陆渔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与成功范例,对推动我市乃至更大范围渔业现代化转型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有望带动更多渔业从业者探索创新,共同迈向渔业发展新高度。

我市聚力创新发展乡村坑塘渔业、设施渔业和特色渔业,构建起以现代化渔业企业、规模化养殖基地和乡村坑塘渔业“三位一体”的渔业产业新布局。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乡村废弃坑塘1.8万亩,新增设施渔业800余套,提升特色渔业产值超过13亿元,典型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予以推广。

2024-12-11 打造智能养殖车间,采用循环水系统,茌平区——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1448.html 1 小鲈鱼“闯出”大市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