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报讯 (记者 赵琦) 12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构建聊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峰介绍我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高峰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依托和核心载体,我市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是我市的“家底”,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大多数是传统产业。近年来,我市聚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有色金属和农副产品加工2个产业集群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黑色金属、绿色化工、绿色建材等3个产业集群年营收超500亿元;高端轴承智能制造、先进有色金属材料2个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金帝股份、东阿钢球、信源集团、建发铜业4家企业入选“头雁”企业;信发集团、中通客车、东阿阿胶、鲁西化工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有实力、有影响力,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逐步增强。

近年来,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涵盖了光纤光缆、汽车电子、光伏发电、陆上风电、生物制药、精密轴承等多个产品大类。成功打造了先进有色金属、精品板材和合金钢管、绿色化工等省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了中色奥博特、九鼎新材料、上达稀土等行业骨干企业;聊城市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集群是山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端轴承销售额和产量居全国前列;中通客车、中通新能源等新能源整车制造龙头企业,可年产3万辆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方面,目前我市还处于谋篇布局的起步阶段,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氢能等领域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信息产业园形成了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业链条;未来能源领域,鲁西化工、中通客车、博远新能源、德通交通器材等企业利用自身前期优势在制氢、储运、燃料电车关键零部件及整车制造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低空经济领域,培育了中宇航空、中科飞特等一批优秀企业,民用机场项目也兼顾通用航空功能,将为低空经济发展带来有利条件。

2024-12-2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2347.html 1 我市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