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桨旅帆破浪行

——回眸2024系列报道⑦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张英东

12月24日,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的吴传栋在聊城逗留了两天。他专程来到东关米市街,在“没错,我喜欢聊城”的网红打卡点,用手机拍下了值得回忆的精彩瞬间。

作为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米市街见证了聊城这座“两河明珠”城市的发展与变迁。百年前,这里粮店汇聚,每日买进卖出,交易繁忙。如今的米市街,既保留了上世纪的街区风貌,又引入新的时尚元素,成为了“潮味儿”十足的青年聚集地。

工作室里,葫芦娃娃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玻璃窗前,卡通人偶色彩鲜艳、琳琅满目;鲜花店内,芳香四溢、温馨浪漫……冬日的午后,漫步于米市街的青石路上,历史的回音与文化的韵味在这里交织,斑驳的老建筑里“长”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聊城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文化“两创”工作不断出新出彩。

东昌府区改造提升东关街等特色街区,打造铁塔夜市等网红夜市;东阿县打造紫金城食尚天街夜市、澳林畅玩夜市街区、鲁商城市广场星空欢乐市集;高新区打造月季里特色文旅街区……全市重点打造2—3条市级示范商业步行街,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培育1—2个步行街或特色商业街,以别开生面的生动实践,促进文旅消费不断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推出“两河之约 水城春光”精品旅游线路4条,“两河之约·康养东阿”系列精品旅游线路8条,乡村旅游主题线路20条,特色研学旅游主题线路22条。其中东阿阿胶体验之旅、临清“春‘运’来临 千年运河文化之旅”、东阿“赏国色天香 享最美春光”黄河踏青之旅均被纳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文化“出圈”、产业“破圈”,聊城借助为光岳楼“庆生”之机,成功破解了“留量”密码。

以光岳楼建成650周年为主线,我市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文旅活动,特别是邀请东方卫视“极限挑战”节目组在聊拍摄。该节目于6月下旬在东方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多个平台播出,共计9000万次的总观看量,“极限挑战聊城”话题阅读量超1300万,形成了瞬时传播热潮和集聚效应,引流作用明显。

一年来,我市聚焦宣传聊城、推介聊城,以优质文旅IP和创新营销模式为核心,坚持主媒自媒联动、线上线下协同,奏响文旅品牌最强音。聚焦“两河之约”品牌体系,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沿着黄河遇见海”新媒体推广大会,联合抖音、同程、腾讯、美团、小红书等平台,实施“两河之约‘新’动聊城”新媒体推广九项行动。“不如在聊城见一面”热点话题实现6亿多次曝光量,接连荣登抖音全国热榜。聘国家话剧院聊城籍演员王仁君为聊城城市推广大使,全方位、多主体讲好“我家门前有条河”IP故事。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两河之约·书画高唐”桑葚采摘露营季、2024山东(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暨“两河之约·康养东阿”主题推广活动,以及民俗文化旅游节、乡村文化旅游节、音乐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千余场。

以文惠民、以文铸魂,聊城文化事业活力持续迸发。

我市构建了以市级中心场馆为核心、县级中心场馆为拓展、乡镇文化站为普及、村(社区)文化中心为基础的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全市自然村文体广场、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今年新增城市书房22家,总数达到75家。与山东出版集团合作,建设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6月正式开馆,为市民打造了文化新空间。

我市持续加大文艺创作力度,讲好聊城故事,创排山东梆子《上直播》、大型京剧《铸魂》《梦回姊妹易嫁》、蛤蟆嗡小戏《温情窗台》、传统情景杂技剧《欢乐厨房·炊事员》等一批文艺精品,6部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和小型剧(节)目。

登光岳楼望聊城,“两河明珠”正璀璨。聊城以文为桨、以旅为帆,推动高质量发展航船行稳致远、破浪前行,描绘出一幅绚烂多彩的文旅兴市新画卷。

2024-12-31 ——回眸2024系列报道⑦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2675.html 1 文桨旅帆破浪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