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酱菜拓宽百姓致富路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倪群力 袁菁菁

“去年种了6亩芥菜,收入接近2万元,今年打算再多种2亩,希望能在瑞兴园酱菜厂的带动下,用地里的菜疙瘩换回越来越多的‘金疙瘩’。”3月3日,在临清市各镇村准时召开的第25次“党员夜会”上,尚店镇祝楼村的种植户周跃磊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他的发言给自己、也给瑞兴园酱菜厂赢得了阵阵掌声。

尚店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群众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养殖和打工。2017年,村里致富带头人祝怀民注册成立了临清市瑞兴园酱菜厂,动员村民发展芥菜等特色种植,并开展订单式收购。

“我开办这个企业主要是想带动村里的老少爷们一块富起来。特别是开始种植新品种,我即便是赔钱,也要带头种植,让大家走上富裕路。”祝怀民笑着说,订单式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如果当年芥菜市场价上涨,收购价随之上涨;如果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格,仍然按照合同价格执行,保证了种植户的基本利益。

几年前,土生土长的周跃磊也和其他农民一样靠种植小麦、玉米维持生计。2020年,周跃磊将家里的6亩地种成芥菜。当年,6亩地便产生了令他满意的收益。如今,在祝楼村党支部书记祝淑玲和祝怀民的带动下,祝楼村和周边村共有32户种植户种植芥菜,种植面积达100余亩,预计今年可达200余亩。

“酱菜核心在于工艺的把握,为使酱菜更加贴合百姓口味,瑞兴园在传统酱菜的基础上,增加高温蒸煮、独家腌料腌渍等工序,在原料选取、腌渍时控、配料配比等环节力求精准、精确,既保留传统工艺口味的精髓,又进行了口感、色泽的改进,让酱菜加工更加科学、规范,使酱菜更加贴合不同人群的口味。”3月4日,记者来到瑞兴园酱菜厂,一股纯正浓郁的酱香味迎面扑来。祝怀民介绍说,临清酱菜文化源远流长,曾涌现出“江北四大酱园”之一的济美酱园,以及贡品“进京腐乳”等颇负盛名的老字号。祝怀民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又改进了新配方,增加了新品种,让传统酱菜产业在传承和改良中焕发出新生机。

目前,该企业所生产的酱菜种类已达17种,其中,五香疙瘩、酱八宝等8种菜品作为畅销酱菜,远销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大城市。在酱菜厂车间,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熟练地进行清洗、分拣、切制、上榨、调味、分装、入库等工作,他们多是来自本村及周边村的普通村民。

52岁的尹桂玲正在打包装箱,她笑着说:“在家门口干活,每月能挣4000多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人。到哪俺都得感谢当今的好时代,感谢怀民厂长。”目前,瑞兴园酱菜厂的19名工人月平均收入可达3000—4000元。

“以制作五香疙瘩所用的芥菜为例,种植一亩玉米的收益大约为1400—1500元,而种植一亩芥菜的收益大约为3000元左右,很显然,种植芥菜的收益至少是种植玉米的2倍,而且,芥菜的需求量很大,种植技术要求也不高。”祝怀民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为了进一步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在今年的临清市两会上,政协委员祝怀民把加强尚店镇周边特色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写入了提案,他建议政府引导尚店镇及周边八岔路镇、刘垓子镇、青年路街道部分村庄种植生产酱菜用的芥菜等经济作物,让小小的芥菜带动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2022-03-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285.html 1 小酱菜拓宽百姓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