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A8版:时事
怎么当好村民健康守护人?
——政协界别协商会议热议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
■ 新华社记者 潘洁
3月9日上午,华北宾馆一层报告厅。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医药卫生界别协商会议上,委员们围绕“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这一话题踊跃发言。
徐安龙委员认为,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发展,关键靠人,要对那些真正能够扎根乡村的人进行培训,并对他们的行医资质给予政策保障。
敖虎山委员提出“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保健模式”。他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对乡村医生的绩效考核并非单纯看服务量,而是看综合效果,包括老百姓的发病率、慢病管理、健康意识改善等。
凌锋委员介绍,去年她提出的关于在乡村卫生室投放“康复健康小屋”的提案进展显著,已经在全国12个省建立了100个康复健康小屋。
“希望能进一步推广康复健康小屋,完善小屋的评价和管理制度,以点带面,交流经验,真正实现强基层、惠民生。”凌锋说,中国志愿医生团队愿承诺在每个小屋建帮扶工作站,跟村医一起,做村民健康的第一道守护人。
张澍委员分享了一位村医的来信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村卫生室管理和建设”“建立财政负担的村医养老保障机制”等建议。
“要解决好村医的基本待遇和养老保障,以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学历、具有一定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农村从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张澍说。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足、药品短缺等现实问题,徐自强委员建议,组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县域医共体框架,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建立服务基层医生的物流通道。
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