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付茂宁
近年来,东阿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倾力打造“东阿智慧人大”履职平台,以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联系与沟通的渠道。
一“网”统管,铺就履职“责任田”。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微单元”。通过开发“东阿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PC端和“东阿智慧人大”手机App,全面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提档升级。
2022年6月,“东阿智慧人大”履职平台正式上线。全县建成线上县级联络总站1个,专业工作室2个,镇街联络站10个,实现了实体站、网上站、掌上站“三站”融合。设置知情晓政、听政问政、代表履职、民意直通“四位一体”的即时互联互通的多个应用场景。将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纳入平台“网格化管理”,推行代表履职积分管理,通过代表履职线上登记,实时进行代表履职排名,自动生成代表履职档案,实现了代表履职有迹可循、有案可查。平台运行以来,代表主动进入网格“责任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建议督办等工作,履职登记达400余人次,发布履职信息1000余条,代表履职热情日益高涨,履职成效愈加明显。
一“键”关注,开启问政“直播间”。积极探索将代表实时网络问政融入数字互联模式,配套“东阿智慧人大”履职平台互动屏,设置大会专题(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应用场景,开发会前准备、会中问政、会后监督等功能,实现了会议从方案提出、审议决定到跟踪督办、评价问效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2023年1月,在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县人大代表通过登录“东阿智慧人大”手机App,基本实现了大会掌上报到、日程掌上查、文件掌上阅、议题掌上论、议案建议掌上提,大大节约了办会成本,提升了代表参会体验。同时,围绕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和重点监督工作要求,不断优化问政模式,创设了一系列特色应用场景,为人大问政插上了“智慧翅膀”。开设了法律法规监督应用,充实“6+1”(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人事任免、履职评议、备案审查+代表群众参加)场景建设,使代表和群众全面了解和参与全县法律法规监督工作,促进民主法治建设。2023年初,县人大常委会首次通过“意见建议”征集通道,就年度监督议题,向全县各级代表征求了意见,有效保证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大会问政,老旧小区改造、城区“断头路”、教师职称待遇落实等30余件民生小事得到办理和解决,政府答复的兑现率达到100%,代表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9%以上。
一“码”直办,直通民情“零距离”。为保证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及时采纳和办理,创设“民情直通”应用场景,根据代表联络站、代表注册信息生成专属二维码,形成“一站一码、一人一码”,通过在村务监督微信群发布,线下代表联络站、企事业单位、新村(社区)公示栏等场所公开的方式,主动向群众“亮码”“亮身份”。
目前,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东阿智慧人大”手机App注册率达到100%,联络站码、代表码在全县实现全覆盖。人大代表通过“东阿智慧人大”履职平台,可以在线上与群众交流互动,征求建议,实时反馈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交办意见建议,还可通过“随手拍、随地发、随时转、随时督”功能,随时随地履职尽责,随时随地转办督办。另一方面,群众通过微信扫描所在镇街“联络站码”,快速查找身边的代表,提出问题、意见;还可扫描“代表码”直接向代表提出问题、意见。代表可通过手机看到建议办理进度,形成了“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人大—政府—承办单位”闭环式沟通机制,实现了代表建议的“审核—分类—交办—承办—答复—督办—反馈”全流程网上办理。目前,平台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意见360条,形成代表建议340余个,采纳率95%以上、办结率98%以上,有力推动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问题的解决,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大大提升。
(作者系东阿县人大常委会政策研究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