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两头春”
■ 雒伟
乙巳蛇年是双春之年。在民间,双春年又叫“两头春”。
“两头春”,是指在一年之内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多与闰月有关。双春年是中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它的出现与阳历和农历的计时差异密切相关。确切地说,乃是这两者之间“阴差阳错”的时间差造成的。
典籍中记载,中国的历法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阳历也就是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本规律,地球公转1周为1年,分12个月,大约365天。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在一年之中能明显感觉到春夏秋冬寒暖变化的四季规律。
在古人的智慧里,他们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圆缺现象、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1周为1月,一年为12个月的一种历法,实际天数为354天。
阴历中包含二十四节气,这是人们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时间划分方法,它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还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每一个节气都与气候、物候紧密相关,二十四节气更替一轮,则一年四季也更迭一次。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象征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再说农历,它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年长短不一,有的十二个月,有的十三个月。十三个月时,必有闰月。其历法不仅参照了月亮的盈亏变化周期,更兼顾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农历的一个月是以月亮的朔望周期来确定的,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同样,阴历一年时间为354天左右,与阳历相差10余天,为了避免时间差越来越大,导致四季混乱,“农历”便应运而生。
古人更以“十九年置七闰”的方式,弥补其中时差,调节余缺。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节日,诸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便是根据农历历法制定的。
农历乙巳蛇年闰在六月,这一年,便有13个月,年长384天。这一年,立春节气两次降临人间,分别在蛇头和蛇尾。一个在正月初六,到了腊月十七又是下一个立春节气,故而,农历闰年便有25个节气。
立春,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情怀,寓意着新的开始与美好的希望。遇见“两头春”,这份春意与美好便显得格外浓厚与绵长。一年“两头春”,春暖一整年。也让人们在余寒里早早感受到春的温暖与萌动,还有生机蓬勃的活力,更见证了四季的轮回。
“一年有两春,遍地是黄金。”在传统习俗中,人们敬畏天地自然、古老历法,双春年往往被视为吉祥之年、丰收之年、幸福之年。两头有春,好事成双,生活富足,诸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