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光岳楼下的传奇人生

——传记文学《光岳楼下》简评

■ 刘广涛

巍巍光岳楼,见证了东昌古城六百多年的沧桑变化,尤其见证着光岳楼下黎民百姓的苦乐人生。山东省作协会员孙洪峰撰写的传记文学《光岳楼下》,记录了在东昌古城光岳楼下三次创业的贾锡河先生(1917—2014)近百年的传奇人生。

传主贾锡河的一生,如同一条跌宕起伏的河流,与光岳楼互为见证,构成个体、家族、古城和大时代变迁的丰富叙事。换言之,这部传记通过贾锡河的传奇人生,不但写出贾氏家族史和东昌古城史,而且还表现了国家和民族风风雨雨的现、当代历史,留给读者诸多思考的空间。

这部传记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光岳楼下一个普通裁缝的个人命运。说“命运”并非迷信,而是说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有太多事情个体根本无法把握——或许正是那无法把握的东西,造就了后人眼中的传奇人生吧。少年时代的贾锡河通过私塾教育粗通文墨,逃荒到沈阳后曾当过裁缝,回到东昌古城后,正式拜师学习裁缝,从此确立了一生的职业身份。贾锡河解放前曾三进东昌城创业,历经三次牢狱之灾,先后三次与八路军、解放军合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服装社社长、厂长三十年之久。

酸甜苦辣人生况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晚年的贾锡河先生,与妻子扶持相伴夕阳,八位子女各有成就,孙辈俊秀瓜瓞绵绵,五世同堂其乐融融——正可谓苦尽甘来,忠厚善良的奋斗者,得其应有之福报也。

贾锡河的个人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那一代人的命运。他们那一代人大都经历过缺吃少穿的生存考验,经历过土匪之骚扰与战乱之劫难,后来又经历过思想改造和阶级斗争,漫长而动荡的人生旅程,能够顺风顺水抵达人生跑道终点的,为数并不太多。

贾锡河的命运,亦是其奋斗成长的历史。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贾锡河自其青少年起,就具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他善于学习,善于探索,虽经磨难而不肯消沉,这种品格或许是家族的基因,或许是传统文化的民间蕴藏,最终成就了贾锡河的人生。

在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贾锡河似乎总能得到高人指点与贵人相助;另一方面,他这一生也多次帮助弱者,或收养贫病,或助成婚姻,或善待落难者,或指引后生……贾锡河都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伸出仗义之手慷慨相助。在贾锡河处于人生低谷之时,省军区司令员童国贵的出场相认,如同小说情节一样峰回路转,真乃如古语所言“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总相逢”。这一段看似巧合的传奇故事,与战争年代贾锡河凭借裁缝手艺助力革命事业密切关联。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斯言分毫不爽!贾锡河与黄埔军校毕业生、书法家耿介(本名耿连奎)的交往,表现了贾氏一家重情重义的温厚人性,颇具传奇色彩。《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说尽管天道对世人无亲无疏,但往往暗中帮助那些善良之人。贾锡河的成功之路,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古老的处世智慧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教育意义。

贾锡河其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特别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学力教育和品德教育。或许正是这一远见,促成了贾家后辈学有所成,业有所继,代有人出。对家族后辈,或者广而言之,对当代青年而言,如何从前辈人身上汲取人生经验和成功智慧,这本四十五万字的《光岳楼下》蕴含着丰富的答案。

当代人物传记难写,信实可靠而又文采斐然的传记文学不可多得。作家孙洪峰为写作这本传记文学,可谓下足了功夫。从2016年搜集材料,采访见证人,到2020年完成初稿,又经两年悉心修改,才得以杀青。在此期间,作者多次与贾氏家人及编审小组专家座谈交流,他认真听取各方建议,然后思之于大脑,运之于笔端。真实可信面前,有多少调查考证的汗水;洋洋洒洒背后,又有多少坎坎坷坷的努力!文字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文字之外——这本厚重的传记,不啻于为一位世纪老人留下了一座文字的纪念碑。

古老的光岳楼下,贾锡河先生的身影并未离开。他传奇的一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只存在于此书中,还将久远地存在于其家族成员乃至更多的读者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光岳楼下》,其前“序”后“跋”,分别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包明德先生、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赵文江先生命笔写就,封面题字则出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贾新光之手。有作家孙洪峰的文学才华为功底,复有三位名流之加持增辉,已经无需笔者溢美之词。且请诸君慧眼识珠,细细品读其中的人生况味!

2025-02-10 ——传记文学《光岳楼下》简评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4539.html 1 光岳楼下的传奇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