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给孩子幸福成长的底气

——东昌府区英特学校“根基教育”改革观察

■ 郝凯

在2024年东昌府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攻坚年行动中,东昌府区英特学校以“根基教育 陶铸群英”为核心理念,通过“五育融合”课程体系重构与“全天候育人”模式创新,交出了一份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眼答卷。

近两年来,该校举办“根基教育 陶铸群英”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20期,承办国家级、省级教育现场会4场,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学校。

红色基因浸润:

让德育落地生根

2024年10月12日,在东昌府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攻坚推进现场会上,英特学校“三个一”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发关注:学生每月讲好一个红色主题故事——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党爱国情怀;年级每月上好一堂红色主题班会课——以班会的形式,深入探讨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校每年演好一台红色主题节目——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将红色文化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参与和观看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特别展示环节中,“英特之声”师生民乐团,用改编版民乐演绎红色经典,成为德育与美育融合的典范。其道具制作、舞台设计均融入思政要素与红色精神,展现了跨学科德育实践的深度。

课堂革命破局:

让智育提质增效

英特学校独创了“三三三”教学策略(基于学情三段递进、基于课堂三步达标、基于目标“三清”固本),在此策略下,英特学校进行了三至六年级“学科走组”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构建了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英特学校开全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家本课程,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程新样态。编程、机器人、绘画、剪纸、木版印刷、京剧、相声、演讲、古筝、二胡……英特学校开发的“多维课程超市”已形成特色。

依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科、学段特点,英特学校各学科教研室还精心设计主题研学课程,每学期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户外实践课,让“行走的课堂”真实发生。各学科还通过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优化实践作业,实现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体美劳融合共生:

让成长绽放光彩

在英特学校,每天上、下午各一个小时的阳光体艺大课间已成为展现学生精神风貌的品牌景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特长,着力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达成体育与艺术课程一体化设计,实现体艺融合。学生除必须掌握的体艺技能(如跳绳、踢毽子、葫芦丝、戏曲等),还可以选择喜欢的社团活动,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张扬个性、陶冶情操。

英特学校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先开展为期两周的“立规养习”课程学习,从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三方面抓起,让学生入学即养成好习惯。每学期开学第一天为全体师生“规矩习惯”唤醒日,课堂上“上下课礼仪”“五姿”“物品整理”训练、课间10分钟自主管理课程、午餐时的“无声餐厅”礼仪培养,构建起“全天候养成教育”体系。学校从“易”与“细”处着手,开展以“十好”为抓手的常态化教育,同时利用周末和小长假劳动作业,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

东昌府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顾问冯明才评价:“英特学校的探索证明,一所学校完全可以通过课程重构与机制创新,走出一条优质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

“通过‘根基教育 陶铸群英’,我们实现了三个转变——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从课堂学习转向全域成长,从标准化培养转向个性化发展。”英特学校校长孙彩敏表示。截至目前,该校已形成做好“六大工程”、强化“六大硬核行动”、发展“六核素养”、落实“六会目标”的发展理念,打造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采访手记:

从阳光课间到七彩阅读,从红色长廊到多维课堂,英特学校的教育图景印证着“根基教育 陶铸群英”的力量——在这里,每个育人细节都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当看到一年级学生在午餐后自觉整理餐具,六年级孩子熟练用电脑绘图工具还原运河古船模型时,我们深刻感受到:真正的教育创新,永远始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敬畏,成于对教育本质的坚守。

2025-02-25 ——东昌府区英特学校“根基教育”改革观察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5317.html 1 给孩子幸福成长的底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