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城市更美好 家园更幸福

——临清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本报通讯员 程源 倪群力 赵立美

初春的临清,暖意融融。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或疏导交通、或清洁环境、或帮扶老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和文明。近年来,临清市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路径,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城市治理,奏响了一曲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乐章。

“去年暑假期间,依托‘青鸟计划’社会实践,我来到临清市博物馆,参与了博物馆的讲解与服务工作。”2月23日,就读于临沂大学的李康威告诉记者,在博物馆的服务工作,让他感受到了家乡底蕴的深厚。以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临清市精心打造“运河情·故乡里·雁归来”实践品牌,搭建集社会实践、思想政治引领、运河文化研学、人才返乡筑梦、家校联系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让大学生在实践和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推动引才关口前移,不仅实现了志愿服务的便捷化、精准化,又为乡村振兴孵育储备“雏雁”人才。

“临清这个千年古县、运河名城,不仅有浓浓的文化味儿和烟火气,也有像你们这样的优秀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保护传承着运河文化。”2月19日,来自北京的游客庞柠握着志愿者程世豪的手感慨不已。庞柠腿脚不便,坐着轮椅,不能上下楼梯,当她的家人去景点其他地方游览时,程世豪就陪在她身边,并向她介绍运河文化。程世豪是土生土长的临清人,也是临清市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的成员。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2022年11月正式注册成立,是山东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在行政审批部门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我们打心底想为家乡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志愿者队伍从不到十人发展到今天的4000余人,服务时长近20000小时,并且还在不断壮大。”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云新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有100余位学生参与了景区和春运志愿服务,服务游客2万余人。

“以前一到假期,我们就愁孩子的学习,今年多亏了街道开设的暖心课堂……”2月10日,在临清新华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门外,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聚焦假期孩子功课难以辅导、安全难以保障、兴趣社交难以拓展“三难”问题,临清团市委、新华路街道团委、临清市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联合举办暖心课堂,招募本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利用自己专业特长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开设科技课堂、手工制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目前,已在临清市16个镇街开设暖心课堂,为60个“希望小屋”提供配套服务,募集1000余册图书。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从组织建立,我们就通过政策扶持、资金筹措、平台搭建、畅通大学生建言献策渠道等方面帮助其发展壮大,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向奔赴’。”共青团临清市委书记王保堂说,为保障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临清市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对优秀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同时,临清市还加大对志愿组织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场地、资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截至目前,临清市有团属青年志愿服务组织2家、会员1400余人,广泛服务于应急救援、文旅服务、生态保护、助残助困、为老为小等各领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70000余小时。如今,在临清,志愿服务已成为一股新风,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用爱心和奉献温暖着这座城市。

2025-02-28 ——临清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5594.html 1 城市更美好 家园更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