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 绘就教育新画卷
——看莘县实验小学如何让“双减”落地
■ 王向阳 陈玉玲 李曙光
3月20日,莘县实验小学举办了“落实双减提质效,融合五育促发展”全县教学围观活动,旨在深入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精准落实“双减”政策,推动“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此次活动吸引了莘县教育和体育局负责同志、县教研室人员以及各小学校长、业务校长和骨干教师等500余人参与,共同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径,见证莘县实验小学在“双减”政策下的教育创新与实践成果。
多元展示
“双减”与五育融合的生动注脚
活动现场,莘县实验小学设置了综合资料展,全面展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展板区详细介绍了学校在课程设置、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等方面的做法,呈现了“五育”融入日常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文体活动组织的成果。学生资料区的特色作业、手工作品、书画作品及社会实践报告,体现了学生在“双减”后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资料展区则展示了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和专业成长方面的努力,彰显了学校教师队伍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心。
实践成果展更是精彩纷呈。“语海拾贝风采”展区,学生在“三字经”朗诵、成语接龙、飞花令等活动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学积淀。“多维实践数蕴莘风”区域,学生通过“数学小讲师”活动、操作益智器具等,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领悟;“英韵飞扬 语出精彩”区域,学生们标准的发音和创意十足的英语短剧表演,展现了英语学习能力。此外,科学、科技、音乐、书画、体育等板块也让学生在各领域的实践中收获成长。
课堂与课间
教育质量提升的双引擎
课堂教学展涵盖六个年级多个学科,体现了学校多元课程体系。语文课堂既有《端午粽》等基础课文教学,也有阅读课三种课型;数学课程从《认识100以内的数》到《用数对确定位置》,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劳动、益智、音乐、传统文化等特色课程同样精彩纷呈。读书交流课上,学生分享读书感悟,思维碰撞,教师引导拓展阅读视野,写字环节则体现了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和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视。
阳光大课间活动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们整齐的跑步步伐、规范的队列队形变换和充满活力的广播体操,展示了良好精神风貌。《重上井冈山》的展示气势磅礴。自由活动时间,跳绳的学生们让操场充满生机。
综合素养展
文化传承与精神培育的交融
综合素养展现场,多个节目轮番上演,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笠翁对韵》展现古典韵律之美,《祖冲之》演绎激发科学探索兴趣,英文版童话剧《神笔马良》传递善良正义,《风骨志愿军》致敬英雄,百人诵诗表达爱国情怀,歌舞《花开忘忧》带来视听盛宴。
“我们要让每个生命都找到绽放的舞台。”莘县实验小学党委书记马广泽在经验分享时强调。该校将德育视为正心塑形的先导,智育注重启迪思维,体育作为强健体魄的基础,美育塑造诗意生活的灵魂,劳育则是创造美好的根本,持续深化五育融合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
莘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高光在总结时指出:“这场活动是教育改革的生动样本。”随着“双减”与五育融合举措的不断推进,莘县教育正逐步构建起高质量教育体系。从课堂到课外,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莘县的每一所学校都在积极行动。这片教育沃土必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让莘莘学子在良好教育生态中收获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