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
梯度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本报讯 (记者 姬翔 通讯员 李盼盼) 3月25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自启动2025年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以来,我市通过构建三级梯度培育体系、强化政策精准供给、创新生态服务模式等举措,推动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重点种子企业新增发明专利60项、参与制修订标准42项,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6.37%。
企业培育机制不断创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创新运用大数据筛查、县区联审、专家评估等方式,建立覆盖100余家企业的动态培育库。通过编制《对标专精特新“小巨人”短板分析和提升建议报告》,开展“一企一策”诊断服务,精准指导企业补强发明专利密度、研发机构覆盖率等核心指标。目前新增研发机构72家、产学研合作项目29项,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
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聚焦资金保障效能提升,加强资金到位情况跟踪核查,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同步深化“1+1+N”银企对接机制,宣传“专精特新贷”“技改专项贷”等金融产品,常态化开展对接活动,2024年末,我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4.89亿元,同比增长8.1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91.75亿元,同比增长18.58%。
服务保障体系同步升级。我市多渠道健全沟通机制,以“领导领办+部门主办”为途径,“企业需求+困难诉求”为核心,建立“1+2+6”的问题收集渠道,广泛收集企业诉求,企业诉求办结率99.6%。全方位开展助企服务,通过开展“聊政策·助企远航”政策宣贯、服务专员督导调研、市领导走访慰问等活动,为企纾困、助企发展,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继续坚持“全面摸底建台账”“精准画像贴标签”“一企一策抓提升”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选种、育苗、培优”的全周期培育机制,按照长效、梯度培育和“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对种子企业进行全面精准培育提升,力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再突破,为制造业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