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产业有了依法经营工具书

■ 本报记者 张洁 吴兆旭

“通过查阅依法经营工具书,我们找到了合同中的9处法律风险和漏洞,避免了约30万元的损失。”不久前,位于临清市潘庄镇轴承产业园区的驰标轴承,要与新拓展的南方客户签订供货合同。但合同涉及数额较大、内容繁琐,让企业负责人樊中林颇为头疼。这时,他想起当地司法所赠送的一套《轴承产业全产业链全周期依法经营指引》,在此指导下,双方顺利签订了新合同。

临清市将“轴承产业合法经营指导”列为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量身定做依法经营工具书。通过实地走访调研205家轴承企业,摸排轴承产业法律需求,从303部法律、近万部条例和法规中,梳理出涉及轴承产业发展的法律规定,并辅以典型案例、合法建议等,编制《轴承产业全产业链全周期依法经营指引》,聚焦企业成立、生产经营、退出等环节,涵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813个行政事项以及公司治理、商事交易等86个民事事项,实现企业生命周期“全覆盖”。

“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写明了如何申请专利、保护商标,以及遇到侵权时的维权途径,还标注了相应部门的联系电话;在劳动用工方面,详细写明了劳动合同规范签订、员工权益保障等细节,还有便于企业理解和参考的典型案例,我们还同步上线了微信小程序,‘扫一扫’就能使用,非常方便。”潘庄司法所所长闫乙介绍。

轴承产业是临清市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转型升级的主引擎,聚集5100余家生产制造企业、1万余家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为服务轴承产业发展,规范企业经营,临清市统筹发挥执法协调监督职能,探索加强行政执法领域轴承产业合法经营指导,深入规范行政执法,多元供给法律服务,指导企业降低法律风险,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百亿级”轴承产业集群保驾护航。

临清市通过“政企互动”搭桥,持续优化轴承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涉轴承产业重大行政决策、涉法事务的合法性审查,从源头保障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对20件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后评估,针对不合法、不公平问题,及时进行修改或废止。开展涉企执法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潘庄镇、烟店镇轴承产业集聚区设置法治服务窗口,构建执法监督室、“善闫善调”调解室,立法联系点、复议受理点,法律咨询、执法监督、合同服务、涉外法律、公证、复议窗口“两室两点六窗口”服务矩阵,解决轴承企业涉法事务“数量大”“类型多”等难题,实现窗口设置“零距离”。加强轴承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全力做好涉外纠纷法律服务,维护轴承企业合法权益,让企业家腾出更多精力抓经营、上项目、谋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行政纠纷多、法律风险多、执法部门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临清市创新工作方式,发挥执法协调监督职能,统筹和整合法治资源,在行政执法领域做好企业合法经营指导,多元化提供法律服务,指导企业降低法律风险。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防范各类风险隐患1万余次,涉企行政执法投诉量明显下降,轴承企业诉讼案件同比减少13%,行政处罚案件下降13.8%,营造了“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我们将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更好为经济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擦亮‘依法经营 魅力轴乡’法治品牌。”临清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珏表示。

2025-03-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7071.html 1 轴承产业有了依法经营工具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