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澎湃向“新”力
——我市凝聚科技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娄小皓
3月28日,位于高新区的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调试机器、设定参数、放好材料,一条火光沿垂直方向扫过,一个区别于周边区域的锃亮“正方形”显露出来,锈渍不见了踪迹。这就是强远激光清洗机为精密设备除锈的场景。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凭借50余项国内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打破了国外大能量固体清洗激光设备垄断,还为激光清洗应用的不同场景自主开发了不同的产品。
而这一系列的发展成果,正是聊城市积极营造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
“在助力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和提质增效方面,近年来,市科协聚焦产业发展和生产实际问题,鼓励建设骨干企业牵头的各类协同创新组织,探索‘产学研用金管服’协同创新模式,打造跨界融合的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市科协副主席、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新强说。
1月6日,市科协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聊城市科技类学会组织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以学会为代表的科技社团新时期创新发展描绘“路线图”。
在科技创新的长链条和全过程中,科技学会是团结和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纽带,对于这一点,市科协副主席、聊城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吴福财很有感悟,“《实施意见》不仅为学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有力的支持,还通过强化学术引领、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等举措,激励学会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突破创新。这些政策推动学会整合资源、培育人才,也为我市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市科协连续5年同10家省级学会积极对接,共同为30余家企业提供创新驱动服务。举办“专家企业行”“企业专家对接会”等活动,支持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品牌提升。截至目前,市科协入驻企业科协125家,入驻2家园区科协、覆盖499家企业。《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引领导向,聚焦学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务实可操作的有效有力措施。支持学会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强化组织赋能,汇聚创新资源,建设具有聊城特色的技术服务渠道。
“学会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组织网络优势,可以为基层科技工作者提供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平台。”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副院长肖以磊看来,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吸引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极尝试,科技资源日趋丰富。“《实施意见》的发布,不仅为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还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通过人才集聚、资源优化、科学普及等方面的举措,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范鑫烨说。
改革赋能发展,锻造科技工作者信赖依靠的温馨之家。在传统优势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加快抢占新兴产业蓝海的当下,我市继续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学会作为科协事业主体地位的作用,强化学术性、专业性,引领学会加强现代科技社团建设,让技术、资本、人才、政策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在新赛道上跑出新聊城创新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