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唐县
筑牢粮食安全“数智化”根基
本报讯 (记者 白文斌) 3月28日,在高唐县尹集镇的一块500亩高标准农田里,小麦正在浇灌返青水,这一切都由智慧大脑平台管控,该平台集“四情”监测和水肥管控于一体,一站式全方位地服务周边6个村庄的5000亩农田。
物联网“四情”监测站如同农田的“神经末梢”,实时捕捉墒情、虫情、苗情、气象数据,并通过5G网络将信息同步至智慧大脑。“该平台整合了高唐县数十年病虫害防治经验,构建了农业知识图谱。农户用手机拍摄作物异常照片,AI模型3秒内即可识别病虫害类型,并提供精准防治方案。”浪潮集团项目经理孙佑玺介绍,智慧大脑平台的虫情预警准确率达92%,农药使用量减少15%。
面对县域8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管护难题,高唐县与浪潮集团联合开发的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了从项目规划、建设验收到长效管护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家庭农场主李金阳算了一笔账:“智能水肥系统让每亩增产200—300元,我的800亩地年增收超20万元,人工成本还降了三成。”
“玉米倒伏怎么办?”农户任希伦的提问即刻触发AI应答。高唐县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不仅接入DeepSeek,还融合了农技专家杜立芝团队400万字的实践经验。“过去农技推广靠腿跑,现在知识秒达指尖。”从事农技推广40年的杜立芝说。
随着“杜立芝农技知识库”等特色模块持续迭代,高唐县探索建立农业数据交易机制,推动生产数据与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浪潮集团计划将这一模式推广至黄河流域更多粮食主产区,预计3年内辐射农田超300万亩。
在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的沃土上,高唐县正以一场“数智革命”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当地构建起覆盖农田监测、智能决策、科技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走出了一条科技强农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