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迎亲诠释别样浪漫
■ 本报记者 邹辉
本报通讯员 郭洪广
文明迎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高唐县固河镇大陈村,一对新人的喜事新办,为大家诠释了别样的浪漫。
“咚咚锵、咚咚锵……”4月1日一大早,阵阵喜庆的锣鼓声响彻整个村庄,十几位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举着“文明迎亲队”的牌子,来到村头迎接即将进村的新郎新娘。穿着传统服饰的舞狮队和秧歌队,踩着铿锵的鼓点,紧随其后,与志愿者共同组成喜庆的迎亲队伍。
“头一回见!”“太喜庆了!”附近村庄的群众闻声而动,纷纷赶来“沾喜气”,为这支特别的文明迎亲队点赞,现场好不热闹。
在文明迎亲队的一路“护送”下,身着精美婚服的新郎新娘,轻轻松松来到简单而温馨的婚礼现场,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在亲朋好友和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新郎新娘手牵手缓缓走进婚姻殿堂。婚礼举行完毕后,固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为这对新人赠送了印有“红杯映新颜·喜事简中全”字样的纸杯,以及由书法家撰写的“天赐良缘”新婚贺词书法作品,表达祝福。
随后,在锣鼓队的伴奏下,婚礼现场秧歌、舞蹈轮番上场,村民们簇拥在院子内外,欢声笑语不断,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文明迎亲的新风尚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今天是我大喜的日子,文明迎亲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为婚礼开道,既增添了热闹气氛,又节约了办事成本,我甭提多高兴了!”亲身体验到“婚事新办”文明新风尚独特魅力的新郎官刘振科,难掩激动之情。
身为文明迎亲队的一员,大陈村党支部书记赵爱东,在婚礼现场忙个不停,“这场文明婚礼能为新人节省近万元,为村里年轻人带了个好头,树立了榜样。”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陈村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修订美德信用建设评价体系和移风易俗积分办法,不断延展文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婚事新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越发浓厚。
大陈村这场特殊的婚礼只是固河镇文明迎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固河镇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依托“文化书院”,打造由新时代文明实践红白事志愿服务队、村工作人员等组成的文明迎亲队,免费为群众上门服务,并进行婚礼流程指导,宣传新婚礼仪文化,培育了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