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平菇园里话发展

■ 本报记者 陈霞

本报通讯员 程彬 郭素太

4月6日,冠县桑阿镇平菇产业园,60多个自动化平菇大棚有序运转,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车车新鲜的平菇被运出大棚,从采摘到装车,收获的喜悦欢快地传递着,每个人的脸上挂着舒心的笑容。

平菇种植作为桑阿镇的特色产业,从一家一户的零散种植,发展到现在合作社聚集的抱团发展,离不开润昌农商银行金融活水的浇灌。“20多年前,桑阿镇风庄村村民开始尝试种植平菇。当年就是用了润昌农商银行的贷款,我们村才有了第一个土大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桑阿镇的平菇产量占到了聊城市场的三分之二。”段菜庄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张献讲述着桑阿镇平菇种植的渊源。

“以前都是一家一个大棚分散种植,技术也比较落后,产量也到了瓶颈期。桑阿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筹措,盘活闲置厂房土地,建起了近百亩的平菇产业园,引进最新的种植技术,通过合作社抱团式发展,开启了桑阿镇平菇种植的新天地。下一步,产业园将围绕打造‘食用菌小镇’,加快推进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桑阿镇党委书记姚智功兴奋地展望着产业园的发展规划。

“今年是产业园开园的第一年,因为采用了最新的种植技术,收成很不错。现在正是出菇期,每天的出菇量在5吨左右。”张献看着一簇簇平菇笑得合不拢嘴。

通过和润昌农商银行桑阿镇支行开展乡村振兴村行合作,张献充分利用农商银行惠农政策,又在村内发展酥梨种植、果蔬加工等产业,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奋斗理想,也带动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产业园建成以后,我们率先入园,成为第一个开棚采摘的合作社。因为我们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平菇的产量高、品质好。从菌棒培育、发菌管理到出菇采摘,每个环节合作社都要精细化管理,这才能确保长出好品质的平菇,销售才能更有保证,但这些投入离不开润昌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张献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桑阿镇平菇产业园出菇量屡创新高,让合作社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带动了附近15个村近百名村民的就业。这种因地制宜的种植模式,为附近的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这片土地的未来注入新的希望。

2025-04-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7797.html 1 平菇园里话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