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
——茌平区供销社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一盏煤油灯、一盒火柴、一个暖水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供销社不仅是村民购物的首选场所,更是承载集体记忆的温情地标。这些“记忆中的供销社”曾为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繁荣农村商品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农村地区的配送时间相对较长,物流配送成本也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健全的渠道网络,坚守为农服务理念。供销社具备这方面的优势。”4月21日,茌平区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张海峰表示。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集成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茌平区供销社深入推进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通过打造“利民超市”品牌、探索中央厨房项目、成立村级供销社等举措,致力于农产品上行下销,助农增收致富,为茌平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张海峰介绍,目前,茌平区共有“利民超市”30家,总经营面积6.2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5亿元,在当地已形成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格局,并探索建设了多家社区店。而茌平区级联采配送中心则对接省供销社供应链公司,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获得城乡居民一致认可。茌平区供销社中央厨房项目于2018年底成立,目前已对接农产品基地6500亩,每天蔬菜发货量6吨左右,和机关、学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月销售收入9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发货问题。2020年9月,聊城市注册成立首家村级供销社——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由此,茌平区供销社在探索“服务三农”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从果蔬供应基地,到分拣配送中心,再到各个体验店,茌平区供销社通过中央厨房项目等,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全程质量可控、安全可溯的上行体系,建立了“一二三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融合发展的科学体系。张海峰告诉记者,从品牌构建,到平台搭建,再到组织新建,茌平区供销社进一步完善、提升了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履行了供销系统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职能使命。
据了解,茌平区供销社聊供云采是一家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综合集采商城,对接农产品基地40余家,为茌平城区及乡镇400余家商户提供日常供应,拥有自己的配送团队,通过整合源头种植户打造集农产品分拣、包装、储存、销售、配送于一体的商品综合服务平台,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茌平区供销综合集配中心通过整合县域物流资源,实现了农产品集采集配、日用消费品统仓共配,有效降低了流通成本。
如今,茌平区供销社持续完善三级商贸流通体系,开展日用品经营、农村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快递智能分拣、废旧家电回收等业务,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现有城区供销综合集配中心1处,乡镇供销综合服务站12处,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120家。对此,张海峰表示,茌平区供销社将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流通效率,在冷链物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为全省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