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起千万家庭稳稳的幸福——关注“聊惠托”服务品牌建设
■ 金增秀 周长才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夯基础、建体系、塑格局,打造“聊惠托”服务品牌,深化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成果,推动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托育服务机构发展到501家,建成托位3.12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5.22个,居全省前列。
突出“三个加强”
夯实“一体化”发展根基
聊城将托育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重点研究事项,高质量建设普惠托育机构。构建“市级统筹、县级为主”的普惠托育发展管理体系,并纳入“一把手”工程。市县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托育领导小组,将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千人口托位数等指标列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推动托育项目建设高质量、一体化、全覆盖。
22个部门联合出台巩固托育示范城市创建成果行动计划,聚焦多元供给、政策支持、行业培育、综合监管,推出18条务实举措,由县级统筹社区托育服务资源,托育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社区托育机构覆盖率60%,公办托育机构占比30%,2岁以下婴幼儿托位占比28%,普惠机构托位占比70%,托位使用率45%。
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其中普惠补贴1000万元、奖补805万元,公办托育机构建设资金1.69亿元。备案托育机构水电气暖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减免各项税费1700多万元。普惠托育收费价格在上年基础上平均降低200元/人/月,有效提高群众送托意愿,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达12.5%。
突出“双向赋能”
构建“1+N”服务体系
我市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十大民生项目,统筹资金2.15亿元,已建成9家,新增托位1220个,提前实现市、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提供托育服务、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和标准设计、婴幼儿早期发展、监督管理“五大功能”,建成全市托育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指导机构160余家,举办活动680余期,婴幼儿早期发展与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达95%。
全市普惠托育机构达376家,在东昌府区托育服务中心打造集养老、托幼于一体的医疗机构。开展嵌入式托育服务,精选10个社区试点“水城育家”项目。推进托幼一体,开设托班的幼儿园427家,占比85.2%。鼓励自主办托,已有15家用人单位开展服务,聊城交运集团获评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打造“育联体”,41家医疗机构与327家托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5家医疗机构获批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单位。
突出“三项创新”
塑造“联动式”工作格局
市县成立托育服务协会,村居建立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我市构建起集政策宣传、机构合作、民众沟通于一体的工作机制。创新“聊惠托级量考评”监督模式,实行托育机构激励惩戒、备案评审、责任保险机制,增强安全运营综合效能。
将保育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纳入市职业培训补贴与指导目录,在14所大中专学校开设相关专业,累计招生2600余人,依托3个大中专院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发展托育产教联盟。托育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延伸托育产业链条,上游联通母婴用品、奶制品、早育等产品需求,中游联通家政、幼教、儿童康复等服务需求,下游联通服饰、玩具、图书等市场需求,以托育产业为纽带,拓宽服务领域,拓展消费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托育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