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联动 文旅共生

■ 张英东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4月24日至25日,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德州举行,我市凭借黄河、大运河交汇的独特优势,向全省展示了文旅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

文旅融合,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聚力打造“两河之约”文旅品牌,持续擦亮“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城市品牌,走出了一条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实践表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资源禀赋的支撑,更需要创新思维、系统谋划和精准施策。

擘画“水文章”,构建文旅新格局。聊城地处黄河与大运河交汇处,这一独特地理优势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市以“两河交汇”为核心,构建“V”字形文旅轴线,打造黄河大运河交汇文化旅游带,形成了“两河联动、文旅共生”的发展格局。

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既要突出特色,又要注重区域协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旅生态。我市注重生态保护与文旅开发并重,建设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示范段,创建53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打造“沿黄九品·品品连乡”“古镇林海·画乡鲤都”等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沿黄地区协同发展;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强化文化遗产保护,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获全省博物馆十佳展陈,23项非遗项目入选省级名录,运河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激活“水经济”,培育消费新动能。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和市场驱动。近年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实施重点文旅项目80余个,临清东宛园、东阿鲁商文旅综合体、高唐国际营地等40余个项目投入运营,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带动、业态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激发消费潜力,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聊城水上古城及周边引入精品民宿、休闲书吧、沉浸式体验等业态超1000家,打造“夜游古城”“古城City Walk”等十大体验线路,新增鱼山曹植风景区、九州洼月季旅游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形成了多元化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

讲好“水故事”,塑造文旅新品牌。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意表达。聊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始终把文化保护与传承放在首位,累计投入超7亿元用于古城保护,对历史文物、古迹遗址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启动海源阁古籍归阁工程,打造东关街、米市街等6个历史文化街区,使聊城水上古城在保护中焕发新生。

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深度赋能。只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新传播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文旅品牌“响”起来。我市以光岳楼建成650周年为契机,实施新媒体推广九项行动,邀请《极限挑战》节目组来聊摄制,组织30余名网络大V打卡聊城美食,“不如在聊城见一面”话题曝光量超7亿次,大大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以水为媒,因水而兴。全省文旅大会的召开,为聊城文旅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市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深挖“两河文化”品牌价值,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奋力书写新时代聊城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山东旅游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2025-04-2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8812.html 1 两河联动 文旅共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