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他的身上有雷锋和焦裕禄的影子

■ 王石明

孔繁森担任莘县县委副书记期间,分管文教卫生工作,后来还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我是县委书记的秘书,同时也担任县委常委会的记录员,因此我们经常见面。他初到莘县任职时,对本地情况还不太熟悉,只要深入基层调研,而正巧我工作又相对清闲,便会邀我同行。所以,我有幸跟随他走遍了莘县的21个公社。1982年9月,我被提拔为单庙公社党委副书记,与孔繁森成为正式的上下级关系,我们工作上的交流就更频繁了。在我们心中,孔繁森既是领导,也是挚友,更是兄长。他因公殉职后,每年正月初五我都会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参观,追思缅怀。

先公后私 言传身教

孔繁森是一个先公后私的人,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更是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他人。他很有领导水平和人格魅力,当个别同志对政策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工作动力不足时,孔繁森的一番讲解和劝导总能让他们茅塞顿开、心服口服,从而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我爱人曾任莘县农业局办公室副主任兼政工科科长,工作表现突出。乡镇机构改革时,组织认为她具备较强的基层工作能力,便决定安排她任乡镇党委副书记。面对这一安排,她内心充满犹豫和担心,因此想和孔书记谈一谈。

那天晚上,孔繁森开完会已近十一点,回到办公室时发现她仍在等待。我爱人说:“我丈夫在乡镇工作,家里两个孩子都在读小学,如果自己再下乡镇,家里没人照顾可怎么办呀!作为妻子和母亲,我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啊。”孔繁森听后耐心地开导她,谈话持续到凌晨一点左右,最后孔繁森还派通信员送我爱人回家。次日,孔繁森依旧放心不下,特地登门拜访,确保我爱人的思想顾虑得到了妥善疏解。当时孔繁森语重心长地说:“这次下乡,组织上很重视,你既年轻又有学历,到乡镇工作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再说,家里有困难的话,咱就让家里老人帮忙照料下,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我去西藏时面临的情况和你差不多,现在不也过来了!咱们都是老党员了,把自己交给党了,党让干啥就干啥,对组织的安排不能打折扣。”

就这样,孔繁森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让我爱人的思想得到了疏通和转变。最终,我们决定留一个孩子在家请岳父照顾,另一个孩子寄养在朋友家里,而我爱人则接受组织安排,到乡镇工作。孔繁森特别热心肠,把我们当作家人一样对待,他下班后只要有空,就经常来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爱人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凡事不甘落后、奋勇争先。下乡镇工作后,忙起来简直成了“拼命三娘”。在众多党员干部里面,她表现出色。但是,由于工作强度骤然上升,且没有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她积劳成疾,身体出了问题。孔繁森经常来我们家看望,他学过医,很快发现我爱人的状态不对,他说:“不行,我得给你找个医生调理调理。”于是亲自把老中医杜景阳接来我们家,给我爱人治病,又送来两味他从西藏带回的珍贵药材:雪莲和藏红花。我爱人吃了十副中药,身体就好得差不多了。直到现在,我们还留着一部分雪莲泡酒,不舍得用。作为县委副书记,他每天事务繁忙,可心里还一直挂念着我们,真的很让人感动。

说起孔繁森和杜景阳大夫的相识,也是一段有趣的佳话。杜大夫医术不凡,家学深厚。1980年,杜大夫来莘县高庙开了个小诊所,由于医术高超,仅一年时间就远近闻名了。1981年,孔繁森下乡时看到杜大夫诊所门前有很多群众用地排车拉着病人,整齐地排了百十米的队伍等候问诊。他既惊讶又疑惑,打心底里不太相信,寻思这是哪儿来的神医?到了晚上,他带着通信员去试探,一直排队等到九点。杜大夫行医有个习惯,不让病人先开口,而是先给病人号脉再由他来讲病症,然后与病人印证病情。轮到给孔繁森把脉,杜大夫就笑了,笃定地说:“你不是来看病的,你是来试探我的。”此时,通信员再也憋不住了,向他解释道:“对,他是咱们县新来的孔书记,他身体很好。”杜大夫也很和气:“他一进门,我就看出不是病号。”从那以后,他们的联系就越来越密切,逐渐熟了起来。

大公无私 一清如水

孔繁森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当地情况。根据当时的政策,下乡工作是有补助的,但是需要个人自行申领。可是,我在查看工资记录时,意外地发现他竟然从未申领过这项补助。我不禁感到疑惑,于是问他:“孔书记,你知道吗?咱们有个规定,下乡一天有八毛钱补助呢,你怎么没领啊?”他轻快地回答:“不用,领那干啥。”我说:“孔书记,我明白咱不能沾公家的光,但是有按规定享受补助政策的权利啊!”于是,我主动帮他申领了两三个月的补助,后来还特意将这个事交代给他的通信员。

孔繁森始终坚持清廉自律的原则,从不接受他人的礼物,无论价值大小。1982年底,春节将至,这是孔繁森来莘县工作即将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乡镇上有人出于好意托我给他送几斤蔬菜,孔繁森说:“那得给人家钱,不能收礼。”边说边掏出二十元钱让我给人家送过去。1984年,我在单庙任职时,临近春节,我特意准备了当地产的荸荠和牛肉,作为年货送给他。然而,他同样掏出五十元钱要给我,说不能白要我的礼物。我连连拒绝:“你真是笑话我,就咱这关系,怎么都不算是送礼啊。咱们是朋友,过年给朋友买点年货还算送礼呀。”但孔繁森坚持把钱塞给我。他这种清正廉洁和严于律己的品质,令人敬佩。

榜样如炬 追光前行

孔繁森作为一位杰出的模范人物,在青少年群体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引领作用,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正能量。我的外孙女八九岁时,在学校学习了孔繁森的感人事迹,回家后心情激动地与我分享。我告诉她:“我与你孔爷爷曾是同事,共同经历过许多难忘的时光。”然而,她对此表示怀疑,对我女儿说:“姥爷真能吹牛,他说自己和孔爷爷是同事。”我女儿微笑着解释道:“你姥爷没有吹牛,他们一起共事四五年呢。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孔爷爷经常来咱家逗我和你姨玩。有时候他来得晚,看见我们还没睡觉,就拍拍我们的头说‘还不困呀’。”这些温馨的回忆,在孩子心里拉近了与英模人物之间的距离。我相信,这种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卓越的向往,将激励她不断追求进步,努力成为一个奉献社会的人。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孔繁森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人,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他继承和发扬了雷锋和焦裕禄身上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孔繁森的毕生追求也是如此,人民至上、大爱无疆。

2025-04-2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8889.html 1 他的身上有雷锋和焦裕禄的影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