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闲资源”到“活资产”

——固河镇创新综合治理模式点缀美丽乡村

■ 本报记者 尹腾淑 刘兆瑞

本报通讯员 王妍

“这里改造前堆满杂物,卫生也差,大家都躲着走,现在改造后干净整洁,还种上了花花草草,环境变好了,看着敞敞亮亮的,让人心情都舒畅起来。”5月5日,在高唐县固河镇前辛村,刚刚忙完农活的村民吴来祥与邻居闲聊着。

昔日闲置荒废宅基地,如今处处小风景。今年以来,高唐县固河镇聚焦打造和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创新实施了“残垣断壁整治+宅基地盘活”的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四步工作法”成功将闲置荒废宅基地转变为“微景点”。

前辛村便是此次改革的试点村庄。摸排小组对全村情况全面开展摸底排查,绘好资源“一张图”,逐户登记造册。制定房屋拆迁合同文本,明确原户主优先使用权、集体兜底管理等关键条款,这一系列举措让村民吃下“定心丸”,顺利推动村内空闲宅基地和残垣断壁的清理工作。

“原来村民躲着走,现在专门往这边走。”前辛网格党支部书记周万青告诉记者,整治前,村里有残垣断壁30余处,闲置宅基地10余处,村里显得很乱。现在,残垣断壁已全部拆除,闲置宅基地得到有效盘活。村里充分利用这些土地种植了花草、果树、农作物等,打造了十余个“微景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盘活闲置资源,前辛村组建了由10名经验丰富、深受村民信任的代表构成的评议小组。村“两委”成员积极行动,分组包片,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参与危房拆除。创新“集体出地+村民管护”合作模式,以原有宅基地四至为界供村民认领,根据地块面积和地类收取承包费,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格局。此外,为确保整治成果长效保持,村里还建立了残垣断壁动态监测机制,将宅基地管护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培育宅基地管护志愿者队伍,通过“积分制”“美丽庭院评比”等活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被充分点燃。

在前辛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固河镇在全域范围内推开残垣断壁整治与宅基地盘活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三类管理”,对不同权属宅基地分类处置,打造复合型庭院经济;实行“一宅一景”绿化工程,统一风貌,提升群众幸福感。

截至目前,该镇累计拆除残垣断壁1300余处,盘活宅基地600余亩,村集体年均增收3.8万元,实现了从“闲资源”到“活资产”的转变。固河镇将继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借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宅基地利用与村庄风貌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2025-05-07 ——固河镇创新综合治理模式点缀美丽乡村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9122.html 1 从“闲资源”到“活资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