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碱地种出“共富菜”

——记全国劳动模范、莘县福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妹书

■ 本报记者 樊月民

本报通讯员 储鹏

昔日,莘县大王寨镇土地沙碱严重,小麦、玉米、大豆等鲁西大地老百姓最常见的农作物在这里产量不高。如何让这片土地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这是莘县大王寨镇河涯村党支部书记李妹书日思夜想的问题。

沙碱地种出“新光景”

为了寻找最佳答案,2013年,李妹书挨家挨户听取意见,每天城里村里两头跑,分析市场与农业产业经济的对接点,最终,她找到了发展的路子——搞蔬菜种植。为尽快打开局面,李妹书发动5名村干部和6户普通农户成立福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采取土地和现金入股的方式,共筹集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设蔬菜大棚16个。一年下来,每个大棚种植户比普通种植户多收入3000元,入社群众还获得了分红,村民加入合作社的信心更加坚定。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建设、管理蔬菜大棚680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昔日的沙碱地上,种出了“新光景”。2022年,合作社成立了农资集采直供中心,通过与集采农户商议,签订集采协议,将产品价格、费用支付、质量保障、技术指导、互帮互助、统一采购等内容纳入协议范围,打通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将“零利润”农资化肥送到农户手中,解决了农资贵问题,在保障农业生产、助力农民节本增收、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彰显了组织作为。

“大家都富才是富”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2024年,李妹书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放眼全镇、跨村帮扶,通过支部共建和产业联盟的方式,共同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蔬菜种植,成立了福妹蔬菜产业化联合体,实行种加销“五统一”,促使产业联动、抱团发展。联建的6个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比联建前平均翻了一倍,不仅实现了“堡垒强、产业兴、群众富”的目标,也成为“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三联工作机制的典型示范。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群众富裕了,李妹书没有满足,更没有“贪大图快”,而是沉下心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向村集体捐资130多万元,建设了一处高标准的办公场所和村级党员活动室,配齐了办公设备,又先后投入10多万元完善了远程教育平台建设,使党员群众有“活动之家”和学习交流平台。同时,合作社投资30万元,硬化了总长4公里,宽4米的村级公路,使村公路与省道丈樱公路、县道关金路连接,从根本上解决了全村人出行难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30万元,对合作社流转土地中的小桥进行了全面维修,解决了生产机械无法进出的难题。2024年,她又多方筹措资金,打井31眼,安装变压器4台,架设线路5.2千米,修缮道路3公里,使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到了全镇前列。如今的大王寨镇,晨光中可见村民健身的身影,暮色里传来广场舞的旋律,欢声笑语间跃动着乡村振兴的音符,绘就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回头望一眼,已是青年变中年。李妹书先后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聊城跨越赶超巾帼十佳”“山东省劳动模范”。今年4月28日,李妹书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她的带领下,福妹蔬菜种植合作社持续发展壮大,不仅让沙碱地变成沃土,更带动周边村镇形成了特色蔬菜产业带,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2025-05-14 ——记全国劳动模范、莘县福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妹书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9536.html 1 沙碱地种出“共富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