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山的承诺
■ 本报记者 陈霞 娄小皓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马本斋的家乡,其兄长及众多村民惨遭杀害,马本斋在极度悲愤中召集百余名青壮年组建武装……”
5月15日,在莘县张鲁回族镇马本斋烈士陵园,75岁的蔡恩坤像往常一样,为前来陵园的参观者宣讲马本斋的英雄事迹。自1985年主动请缨守护马本斋烈士陵园以来,这位独臂老人用残缺之躯兑现了如山承诺,四十年风雨无阻守护英魂。他也用自己朴实的爱国情怀,感动着一批批前来祭扫的人们。
“有统计数据显示,由马本斋指挥的回民支队累计与日军交战超过870次,歼灭敌军3.6万余人。该部队的作战能力令日军深感畏惧,其卓越战绩广为传颂……”20多分钟时间里,蔡恩坤声音洪亮,表情庄严,他使用最朴素的语言,跟随着展厅设计的路线讲述了马本斋的一生,使聆听的村民感触颇深。“之前我曾跟老师同学们一起来这里参观祭奠,马本斋英勇杀敌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莘县慧园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韩国阳说。
蔡恩坤自幼受马本斋抗日事迹熏陶,1969年参军,在服役期间因公致残,左前臂齐肘切断。“马司令对我们莘县张鲁有感情,张鲁人民更应守护他。”抱着这样的信念,蔡恩坤日复一日守护着陵园,纵使行动不便,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常常单手执扫帚清扫陵园,有时一干便是一整天。
“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战略相持时期,日军频繁实施军事清剿行动,致使我方处境极为困难。在日军羁押场所内,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女士遭受严酷对待,遍体鳞伤。监管人员胁迫其撰写劝降文书,企图通过母亲身份影响马本斋的立场,但白文冠女士坚决拒绝。”当蔡恩坤讲到白文冠女士在被日军监禁期间,七日绝食抗争,最终以生命捍卫民族气节的故事时,参观者无不动容。
“真的可以称之为英雄的母亲。”今年82岁的村民褚恩海说。说起马本斋,他对1954年马本斋烈士灵柩移至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的事情记忆犹新,“那天下着大雪,周围有很多村民来‘送’马本斋。”如今褚恩海经常会来烈士陵园,进去逛一逛,和蔡恩坤聊聊天。
“我年纪大了,后悔的是年轻时没多收集马司令更多的故事。我希望通过我的坚守和讲述,能让马本斋的英雄事迹流传下去,让每一位前来陵园参观的人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蔡恩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