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能入园”到“入好园”
——高新区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 郝凯 潘飞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关系着每个孩子的成长、每个家庭的期盼。高新区始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力构建覆盖城乡、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5月17日,高新区教育和体育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马保强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道出了高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初心与决心。
科学规划——
城乡均衡铺底色
“2013年,我们就把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村、镇、城区配套园全部严格按照山东省学前校舍标准进行建设。”马保强介绍,高新区先后实施两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了一批标准化幼儿园,同步规划休息间、茶水间、室内洗手间等配套设施,实现了全区幼儿园校舍省级标准全覆盖。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幼儿园27所,其中公办园16所、民办园11所,3至6岁适龄幼儿4798人,在园幼儿481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2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6.4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4.51%。这一组数据背后,是高新区对学前教育布局的科学谋划——将幼儿园建设写入《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2021—2030年)》,与城市开发同频共振,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五同步”,从源头上解决了“入园难”问题。
普惠提质——
公益底色更鲜明
5月9日傍晚,在高新区顾官屯镇阳光宝贝幼儿园门口,家长孟云蕾正接孩子放学,谈及选择这里的原因,她坦言:“普惠幼儿园收费合理、质量有保障,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我们家长更放心。”高新区严格落实省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将配套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政府统筹,通过认定扶持、教师培训、公办园帮包等方式,引导民办园向普惠转型。目前,该区11所民办园中10所为普惠园,覆盖率达96.29%。
为保障普惠政策落地,高新区建立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机制,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逐步实现同工同酬;民办园保教费纳入资金监管账户,按月返还。“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有园上,更要上得起,上得好。”马保强说,该区构建起以公办园为主体、普惠园为补充的格局,让公益普惠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科学保教——
专业赋能促发展
高新区将教师视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公开招考、长效机制,近三年招聘在编教师80余名,配足保教人员;建立民办园园长报备制,实行园长持证上岗。
在提升专业素养上,该区成立学前教育教研中心,构建区校两级教研网络;开展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骨干力量;推行“幼教集团”模式,四个集团由优质园牵头,辐射带动周边园所,促进城乡教师共研共学。如今,全区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专业对口率超85%。
高新区聚焦学前教育法,将教研重点放在自主游戏和幼小衔接上,开展11期自主游戏教研,让教师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联合小学开展“双向衔接”教研,制定实施方案,让幼儿自然过渡。
高新区鼓励园所开发园本课程:实验幼儿园“慢教育课程”、天津路实验幼儿园“三好课程”、付老庄幼儿园“五乐”课程等各具特色,通过经验交流会,形成“一园一品”格局。
从普惠扩容到内涵提升,从安全筑基到创新引领,高新区正以法治思维、改革魄力、民生情怀,奋力书写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将正式实施,站在这个新起点,我们将不遗余力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马保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