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旧地膜“变废为宝”
东昌府区走出生态经济双赢路
本报讯 (记者 刘晓伟 通讯员 方家伟 李嫣冉) 眼下正值大蒜丰收季,蒜香弥漫田野。5月27日,记者在东昌府区沙镇大吕村蒜田看到,村民们动作娴熟地将废旧地膜收集整理。“现在一斤给补贴一毛钱,大家收集地膜的积极性可高了,多数地膜都运到收购点去了。”村民吕国顺笑着对记者说。
以往每到大蒜收获季,大量残留的废旧地膜肆意缠绕农具、散落沟渠,被风卷起后四处飘散,严重破坏村容村貌。残膜长期滞留土壤中,会阻碍土壤透气与水分渗透,导致土壤板结,直接威胁农作物根系生长与产量,成为农业发展的“拦路虎”。为攻克这一难题,东昌府区积极行动,在沙镇率先设立废弃农膜回收站,并推出“一斤废旧地膜一毛钱补助”的惠民政策。“现在正是大蒜收获季,也是我们回收站点最忙的时候。”回收站经理吕景忠介绍,“政府成立回收站点并给予补助,既减少了废弃地膜污染,又能让农民增加收入。”
据悉,统一收集的废旧地膜将被运往专业处理厂,经过破碎、水洗、切粒等精细工艺,重新加工成塑料制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废旧地膜污染问题,还通过资源再利用创造了经济效益,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