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引才”赋能,建强“育才”梯队,优化“用才”机制,杨官屯乡——
“三张牌”壮大“新农人”队伍
本报讯 (记者 王军豪 通讯员 任倩倩) 记者6月9日从茌平区杨官屯乡了解到,该乡近年来通过聚力“引才”赋能、建强“育才”梯队、优化“用才”机制,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参与乡村振兴、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聚力“引才”赋能,杨官屯乡以产业构建聚才“强磁场”,持续擦亮“绿色蔬菜、现代渔业、生态畜牧”三大农业区品牌,以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人才回引集聚,在引进农满谊高品质生物有机肥项目的同时引入优秀技术人才15人,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瓶颈。以乡情纽带,建立在外人才“资源库”,打造67名政治过硬、工作积极、能力突出的人才梯队,鼓励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反哺家乡、振兴乡村。以服务汇聚“向心力”,选派机关干部担任行政新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在深入一线送方法、送技术、送经验的同时,协助开展人才培育和招引工作。对32个博士家庭实行科级干部“一对一”服务,探索推行青年人才“2+1”导师传帮带制度,利用节假日开展高层次人才座谈会,让更多在外人才关注家乡、回馈家乡、建设家乡。
发力“三雁阵”,建强“育才”梯队。围绕“头雁变强雁”发力。依托党校分校教育阵地、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支部书记大讲堂、电商直播平台培训等特色课程,实施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行动,为每个新村重点培养2—3名善谋、能干、会讲的网格支部书记,有效提升“头雁”队伍破解乡村产业发展困境的能力。围绕“归雁变留雁”发力。引导村级党支部积极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支持,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让“归雁”主动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建强青年人才党支部,将返乡人才纳入培养视野,组建“党政班子成员+新村党组织+优秀党员”帮带团队,打通归雁队伍成长链条。返乡创业者贾莉莉当选杨屯新村村委委员后,试点开展百亩土地规模化经营项目,变土地资源优势为集体经济优势。围绕“雏雁变鸿雁”发力。广泛开展新发展党员列席一次新村会议、举办一次现场宣誓、赠送一份学习资料、观摩一次新村产业、参加一次志愿服务“五个一”系列活动,为新党员成长加油助力。按照“基层点题、群众出题、学员研题”的课程设计,扎实开展练兵活动,全力锻造“上台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干”的年轻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在基层落实落地。
围绕“三需求”,优化“用才”机制。策应发展需求,做到人尽其才。发挥乡土人才专业技术特长和优势,通过乡土人才经营“共富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推行“人才+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最大限度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成乡村振兴新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乡土人才为周围农民群众传授技术,引导和鼓励乡土人才带领群众参与产业、抱团发展。优化岗位需求,保障才尽其用。依托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室、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等服务阵地,采取“党代表+人才”“人才+平台”等方式,引导乡土人才参与惠民政策宣传、社情民意调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让其在一线实践工作中磨砺锻炼,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本领。满足成长需求,实现用有所成。强化正向激励,对由支部班子带头用好“土专家”“田秀才”集聚发展动力的村庄,优先给予财政资金扶持、绩效提升支持、金融政策优惠等激励政策扶持。积极推广乡村人才典型事迹,推荐“土专家”“田秀才”参加乡村之星评选等活动,注重将政治素质高、履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优先推荐为优秀共产党员、“两代表一委员”,让乡土人才大展才华、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