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上新更上心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纪实
■ 李兆宪 马辉
不动产登记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生、助力经济发展意义深远。聊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近10年来,始终肩负着依法登记的重要职责,通过持续改革创新,探索运用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的服务水平和办理效率。
从“一堆事”变成“一件事”,从“多次跑”变成“高效办”……今年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地,解决了一桩又一桩企业群众的“烦心事”。
有需必解,涉企服务不耽搁
高效办成标准化厂房分割登记一件事
一直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始终将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破解企业发展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在高新区量子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一期,一栋栋崭新厂房巍然矗立,企业或在紧张生产,或在进行内部装修,一派忙碌景象。
作为标准厂房类建设项目,高新区量子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规划用地约340亩,其中一期用地50亩,规划建筑面积68559平方米。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逐步出现融资难、风险高等方面的“卡脖子”难题,严重制约了自身发展。对企业来说,如果将整栋厂房进行抵押融资,不仅会面临不动产超值抵押,还容易影响后续有关事项的办理。
为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根据企业需求,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主动对接高新区管委会,积极指导企业制定标准化厂房不动产分割登记方案。在高新区管委会对方案出具审查意见后,该中心创新推出标准厂房“按幢(层)登记”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厂房宗地分割”的局限,开创了企业不动产“一证变多证,证证能抵押”的新局面。此举实现了工业用地上的不动产灵活利用和产权的清晰界定,减轻了企业的融资压力,使土地及房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给企业后续经营创造更好的条件。
“这项政策的实施,减轻了我们企业的投资压力,此次一共办理了56本不动产权证,通过这次分割登记,可以实现多次抵押和多次融资,使土地及房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给企业后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我们对以后的投资充满信心。”高新区量子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感慨道。
有始必终,便民服务不止步
高效办成不动产抵押登记一件事
为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举措,升级打造不动产登记“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新模式,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深化与金融机构协同合作,致力打破信息屏障,推进数据共享,创设便民、惠民、安全的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新局面。
近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与市农商银行、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系统对接,将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延伸至银行,在之前“一网通办”的基础上,新增“不动产登记政银直连合作”新模式。
“不动产登记政银直连合作”模式是以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和“无纸化”办公需求为基准,通过联通不动产登记系统和金融机构信贷审批系统,完成抵押数据信息自动抓取调用、押品贷后管理和电子证照的推送,精准实现贷款审批、合同签订、登记、放款的“全流程、全数据、全场景交互”模式。相较于传统“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政银直连模式将“多系统录入”改为“单一系统录入”,以其系统联通性、流程串联性、业务便捷性和操作安全性等优势,简化融资流程,缩短审批时间,降低融资成本,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大大降低了工作重复率,真正实现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一套材料、一次受理、一个窗口、一次办结”。
有求必应,创新服务不间断
高效办成公积金贷款购房登记一件事
6月5日,聊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功办理了首笔“高效办成公积金贷款购房登记一件事”(以下简称“公积金贷款购房登记一件事”)业务,标志着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优化群众办事体验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公积金贷款购房登记一件事”工作是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同协作下,依托双方业务联办系统,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完成了业务校验、房屋登记信息查询、缴款单二维码获取、电子证照推送等17个接口的开发,实现了不动产、公积金及相关银行等部门全方位数据共享互认,多层级高效联动办理的业务新模式。该模式实现了贷款线上办理、不动产权属信息查询24小时不打烊,高品质推进“公积金贷款购房登记一件事”“立即办”。市城区有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群众可实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签署有关材料、抵押登记全程线上流转。
在办理公积金贷款购房工作中,市民韩女士、孙先生在公积金管理中心、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间跑动次数减少为1次、递交材料缩减为1份、办理环节精简为1个,减少了跑腿次数和递交材料份数,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压缩了办事成本。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全面强化数字赋能,深度挖掘网上办理、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方面的应用,聚焦‘减环节、提效率、优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再升级,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有速度、有温暖、有广度、有深度’的贴心服务。”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王海平表示。
有难必帮,为民服务不缺席
高效办成不动产非公证继承一件事
今年初,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接到群众电话求助,市民刘先生因父母去世,需要办理父母名下房产的继承业务,但法定继承人都在外地工作,工作日期间无法请假到现场办理。考虑到群众的实际困难,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沟通、视频指导,完成了材料预审,同时,主动询问继承人时间安排,在了解到继承人清明节要返乡祭祖的情况后,中心灵活安排时间,清明节假期加班为其办理业务,为群众解决了难题。
不动产非公证继承业务推行以来,工作人员积极投身于各类复杂继承案例的办理工作中,以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将法律刚性规定与民生需求巧妙结合,通过主动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举措,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办理非公证继承业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错综复杂的问题,为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人员深入每一个可能涉及继承关系的社区、工作单位等进行细致调查。同时,他们还到档案管理部门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从历史文件中找关键线索。在访谈亲属方面,工作人员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耐心地与每一位亲属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家族的人员构成、亲属关系以及被继承人的生前情况。通过一系列烦琐而细致的工作,厘清继承人范围及顺位变化,有效避免遗漏或误判情况的发生。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000余次,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20余次,实地调查取证100余次,办理非公证继承业务155件,为群众节约经济成本60余万元。
除此之外,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还在高效办成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一件事、高效办成二手房转移登记一件事、高效办成涉抵业务一件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中心已完成“交房即交证”项目15个,累计完成50个小区的地下车位首次登记,可办证车位达到约2.8万个;累计完成二手房“带押过户”288宗,涉及提存总房款2.05亿万元;已完成涉抵押登记业务“智能审核”8820宗,共生成不动产电子证明13852份。
“改革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办事群众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持续提升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魏安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