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车间里的智能革命

■ 本报记者 白文斌

6月24日,在东阿县蓝天七色建材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内,工人正在为杭州菜鸟云谷赶制外墙用的铝单板。这笔一万多块板材的订单,客户是通过网上下单的,从设计图纸到生产进度,从材料溯源到物流信息,在“七色智造”App上一览无余。“每一块铝单板都有一个独特的二维码。”该公司销售总监张海波告诉记者,“客户手机下单以后,我们通过客户提供的BIM模型,进行整体套料,形成一个二维码。这张铝板所有的加工细节,都可以通过扫码展现出来。”

这枚小小的二维码,正是聊城推动传统制造向“智造”跃迁、培育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的生动密码。

而在过去,铝单板生产行业弥漫着传统制造业的焦虑。“全靠手工排产,工序衔接像断了的链条,做错、多做或少做是家常便饭。”该公司企管部部长张德生坦言。面对行业普遍缺乏成功转型范例的困境,该企业率先投入600余万元,引入全自动激光切割线,实现了上料、切割、下料关键环节的自动化“点”突破。然而,设备孤岛、数据阻隔的瓶颈很快显现——“只是局部的效率提升,还远非真正的智能。”生产总监赵锋道出了转型深水区的挑战。

破局之机随政策东风而来。我市工信部门抓住住建部推广BIM技术的契机,架起产学研合作桥梁。“我们引导蓝天七色建材携手山东大学,整合零散数据资源,打通全流程数字化经脉。”东阿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明治介绍。政府精准滴灌的200多万元转型升级奖补资金,成为企业创新突破的关键助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贯通,智能制造平台应运而生,企业视野从制造端延伸至设计端——客户在线提交建筑三维模型(BIM),系统瞬间完成智能套料并生成唯一二维码,图纸与工艺细节直达每台设备,订单状态实时回传客户掌心。

现在,企业“码”力全开,“小巨人”释放出大能量。智能平台衍生出的“七色智造”App,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成品的黏性服务,还实现了客户端和生产端的无缝对接。一枚二维码,激活了全链条价值:客户选材、配色、下单、追踪进度,个性化定制像网购一样便捷;工厂全域透明协同,供应、生产、质检、物流数据无缝贯通,错误率锐减;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究,构建闭环信任体系。“智能制造+互联网”服务,让蓝天七色建材的生产效率提升了40%,成本下降了近15%。2024年,企业销售收入达4.7亿元,同比增长15.6%,在铝单板细分赛道跑出了“隐形冠军”的加速度。

蓝天七色建材的蜕变,是我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生态的缩影。“我们坚持‘一企一策’,通过数字化转型、管理赋能、品牌塑造等专项服务,引导企业深耕细分市场。”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政策科副科长李绍远表示,聊城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四级培育链,建立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管理、靶向扶持,推动资源向创新研发倾斜,助力更多“小而强”的种子选手成长为行业标杆。

2025-06-2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020.html 1 “小巨人”车间里的智能革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