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探索非遗保护的更多可能性

——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协同发展交流分享会侧记

■ 本报记者 娄小皓 刘男

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与贯通南北的千里运河,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深植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宝库。当前,我国将承载厚重文明积淀的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文化动能。

如何以文塑旅,提升黄河流域与大运河沿线文化生态区非遗整体性保护水平?

如何以旅彰文,促进非遗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

如何创新理念,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推广非遗?

6月28日,作为“2025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系列活动之一,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协同发展交流分享会在聊城举办。会上,国内各领域专家围绕数字化助力非遗活态传承、分析非遗旅游融合的成功模式等话题展开主旨演讲,来自沿黄沿运各省市文旅厅(局)的嘉宾代表以及非遗领域专家、企业代表、传承人齐聚一堂,交流非遗保护经验做法,探讨非遗传承发展的路径举措。

守正·传承

非遗,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瑰宝。保护传承非遗,本质上是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让人们能够以非遗为钥匙,打开文化之门。

“黄河流域与大运河沿线文化生态区历史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价值。”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江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傅安平在其主旨演讲中提出,在非遗整体性保护方面,既要守护非遗的原生土壤,也要推动其与现代生态的融合共生。

非遗的传承依托于非遗传承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培养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化转化过程中,必须做好传统文化内涵本身与其呈现方式之间的平衡,要让优秀传统文化以更新鲜、活泼的形式吸引年轻观众。”北京灌木文化创始人黎贯宇从渠道、内容等方面分享了其公司关于非遗文创产品的6个开发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文创赋能提升非遗消费市场活力,为突破“非遗传承叫好不叫座”的现实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聊城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走在前、挑大梁’的要求,积极推动非遗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黄河、大运河交汇地的独特优势,依托两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织就了‘核心引领、双核驱动、多元共生’的保护格局,构建了层级清晰、覆盖全面的非遗保护体系。”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广朋介绍。

交流·互鉴

黄河与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刻在大地上的“文化DNA”,而非遗则是这条DNA中跳动的生命密码。如何能让非遗不留“遗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分享经验、凝聚共识。

“非遗保护不是‘孤岛式’传承,需要构建‘流域联动、区域协同’的保护网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显世表示。

中国投资协会农林与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白雪松作了题为《二十四节气活化利用》的主旨演讲,将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级非遗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美学,分享了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活化路径。其分享的案例,巧妙打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探讨了如何通过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等形式,让传统智慧融入当代社会。为黄河流域与大运河沿线地区挖掘节气文化内涵、串联地域非遗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非遗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宣传推广、互动体验、展示展演。“可以通过非遗+研学、非遗+场馆、非遗+潮文化等形式,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非遗魅力,并借助旅游场景反哺非遗传承,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赋能。”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培训中心副主任栗领军说。

创新·弘扬

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现代化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冲击,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非遗要从历史走向当代,必然要汲取科技,融入生活。

作为现今黄河与大运河唯一实质性交汇城市,近年来,聊城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科技、教育、创意设计等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串联东昌古城、中洲古城、景阳冈旅游区,建成32处非遗工坊体验点,让非遗可观可感;以跨界创新推动东昌年画开发数字产品、阿胶技艺融合康养旅游、查拳肘捶纳入全民健身;携手沿线城市开展非遗展演,共建非遗数据库,使非遗保护工作焕发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非遗是活态的,每一项非遗都根植于日常生活和文化方式中,如何让非遗传播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阵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连接虚拟与现实,为非遗传播提供新可能,打通新路径……”抖音集团政务合作总监饶欣以数字技术为视角,分享了短视频平台在非遗传播中的创新实践,通过短视频与直播等形式,借助流量平台,让非遗技艺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传承,实现破圈传播,为沿黄沿运地区非遗扩大传播半径提供了可行方案。

这是一场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深入交流,更是一次加快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展望。一系列理念、观点,一个又一个案例、经验,为全国各地非遗保护带来了新的启迪和信心。

2025-06-30 ——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协同发展交流分享会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129.html 1 探索非遗保护的更多可能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