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标准先行

——我市提升铜铝产业检测服务水平观察

■ 本报记者 苑莘

走进国家铜铝冶炼及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4500平方米的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检测设备令人大开眼界:有的设备“力大无穷”,可以将坚硬的金属拉成长条或扭成麻花;有的设备仿佛有“火眼金睛”,镜面抛光的材质上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这些价值2000万元的设备,让实验室具备了从铜精矿、铝土矿,到阴极铜、铝锭等铜铝基材,再到新能源材料、复合金属板材的全产业链条的检测能力。通过这些设备,工作人员可精准检测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微观组织、耐腐蚀性及涂层性能等200余项参数,项目覆盖率达90%以上。

我市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作为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之一,产业链完备,无论是上游的矿石冶炼,还是中游的基材加工,抑或是下游的高端铝合金、精密铜管、压延铜箔等深加工产品加工,都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有色金属作为全市营收最大的产业链,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着定盘星、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随着产业一步步的发展,我市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已发展到了创新与质量的交汇点,研发出18微米高挠曲压延铜箔、锻造铝合金车轮等科技含量高、技术领先的高端产品。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积极发展检测服务行业,加快推进国家铜铝冶炼及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建设,用精准检测丈量产业发展脉络,用科技创新点燃质量引擎,为有色金属特别是铜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我市铜铝冶炼及加工产业的产业链完备、综合实力强,对检测水平要求高。为此,我市在该中心建设过程中,加大投入力度,配备了国际一流检测仪器,包括热场发射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数十台套大型设备,硬件能力行业领先。该中心通过了CNAS、CMA认证,检测结果获国际互认,参与的标准物质定值(如铅黄铜、阴极铜)获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高度评价。

谁制定标准,谁定义质量;谁主导标准,谁掌握市场;谁输出标准,谁引领未来。我市在铜铝产业检测方面,加大标准引领力度。该中心参与15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7项团体标准的制修订,提升行业话语权。2024年参与34种新标准样品鉴定和9种标准样品延期认证,推动了行业规范发展。产学研深度联动,联合山东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开展攻关。

强大的技术是服务产业的保障。中心深耕“检测+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生态, 以技术培训、标准咨询、科研合作等方式,为超2000家企业提供从质量诊断到工艺升级的全链条服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动能。从单一检测到全链赋能,该中心以技术创新重塑质量基准,用每一次突破推动产业向更高标准迈进。

服务能力的提升,让这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走出聊城,并进入新的领域。该中心助力华友钴业突破钴酸锂研发瓶颈,筹建省级新材料新能源实验室,让新材料产业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目前,华友钴业的钴酸锂产品已经全面进入全球主流的消费电子供应链。该中心还对标新业态新产业需求,充分发挥设备、人才优势,积极开发充电桩、核电风电等绿色能源装备测试领域。

2025-07-11 ——我市提升铜铝产业检测服务水平观察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787.html 1 科技赋能 标准先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