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跨越时空的党课

——高唐老干部口述入党故事映照如磐初心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李云铮

“为什么入党?”面对这个灵魂叩问,高唐县年逾九旬的离休干部徐锡奎话语铿锵:“1945年家乡解放后,我深刻感受到共产党干部一心为民的作风,内心充满向往,但入党之路一波三折,直到1956年才如愿。”他亲身经历了日寇侵略的苦难岁月,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与崛起,虽已是鲐背之年,他依然心系党和国家:“共产党给了我一切,我要一辈子跟党走!”这份纯粹而坚定的信仰,穿越战火与岁月,历久弥坚,熠熠生辉。

日前,高唐县委组织部主办“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老干部口述历史”系列活动。7位亲历革命、建设与改革不同时期的党员,在首期“初心如磐——我的入党故事”座谈会上,以饱含深情的讲述,为在场党员干部和青年代表打开了一扇通往信仰之源的时光之门。岁月流转,初心永恒。他们的入党故事,不仅是个人的生命史诗,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基层的生动缩影。

老人们布满皱纹的手,郑重地抚过一份份泛黄的《人民日报》——这是活动协办方潍坊银行高唐县支行为每位老党员精心准备的“时光礼物”,报纸散发出的油墨气息,仿佛将所有人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百废待兴的建设工地到改革开放的春潮,老干部们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醒,把思绪拉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是延伸到新时代的征程,跨越几十年时空,凝结为一部部鲜活生动的“红色教科书”。

离退休干部马心林讲述了自己在山东政法学院入党的经历。彼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面对严峻挑战,他始终坚信:“只要听党的话,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无论是在学校参与大炼钢铁的劳动课,还是毕业后服从组织安排,辗转教育、公安、基层管理等岗位,他都始终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始终把“不能给党丢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离退休干部李丙成回忆起1985年入党宣誓的情景。当年在简陋的会议室里,他面对党旗郑重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从赵庄中学教师到高唐二中团委书记,再到乡镇干部,他始终冲锋在前,用行动诠释“工作第一”的信仰。他说:“组织信任你,就把任务交给你;领导安排你,你就坚决服从。”如今退休了,他仍表示:“退休不褪色,只要党需要,我就继续发光发热!”

离退休干部臧立邦对入党誓词中的“对党忠诚”记忆深刻,他说:“宣誓时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对党忠诚’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他感慨道:“入党不仅是政治信仰的抉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40多年来我最深的体会是,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党的教育、组织的培养,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和同志们的支持。”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离退休干部李玉兰的讲述浸透着生活的温度。“我是从盐碱地里走出来的,我的成长进步全是组织培养的结果。”无论是在基层劳动,还是走上领导岗位,她用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信仰。

“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就是天大的责任。”时风集团原董事长刘义发,用一生践行党员誓言。“我1975年入党,距今已有50年,但我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工作,全身心地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已有70年之久。”几十年来,从农村青年到企业领头人,他带领时风集团从小修配厂起步,发展成全国知名农机企业,推动企业发展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用实际行动书写“一生为党”的答卷。

“党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挑肥拣瘦,从来不讨价还价!”党的二十大代表杜立芝用朴实的话语,道出几十年坚守基层的初心。入党后,她坚定为民信念,吃住在单位,包村入户推广技术。她回忆道,曾经为了推广一项农业新技术,自己寒冬腊月蹲守田间地头,脚冻裂了也咬牙坚持。“党员不带头,群众怎么看?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就是天大的责任!”退休后,她仍坚守一线,身穿红马甲,行走在田间地头,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段段深情的回忆,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教育。潍坊银行高唐县支行行长刘蕾动情表示:“老前辈们用一生践行入党誓词,这是最生动的教材。他们身上‘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如明灯指引我们前行。我们将紧扣高唐发展大局,以金融力量服务地方,为中国式现代化高唐实践再立新功!”

高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邢海龙强调,此次口述历史活动旨在深度挖掘蕴藏在老干部身上的红色记忆与精神富矿。所有珍贵影像资料将整理保存,转化为全县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让信仰之光永不熄灭,让奋斗之志代代相传。

2025-07-15 ——高唐老干部口述入党故事映照如磐初心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935.html 1 一堂跨越时空的党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