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章”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张颖 通讯员 孟少博) 7月15日,由国家民委主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协办的“学好概论金教材 青春托举中国梦”演讲比赛全国决赛落幕。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谭凯月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三名。
此次获奖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学习成果上的一次生动体现。作为聊城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人才基地与思想阵地,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创新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办学治校各环节,积极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路径,培养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聚焦主心骨,以思想引领为核心,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高地。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思想引领摆在首要位置,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早在2022年就开设了《中华民族精神》特色选修课。深度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开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充分利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深入阐释其历史渊源、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推动“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深度挖掘各专业课程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元素与共同体理念,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频共振,构建起多层次、沉浸式的育人合力。“我们录制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已经被推荐到国家精品课程,多维度深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孙剑介绍说。
常态化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辅导报告、“花开聊职石榴红 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以及主题知识竞赛、理论研讨沙龙、微视频大赛等,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专题栏目,发布短视频、微课程等二百余条……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精心打造“聊职石榴红”系列品牌活动,构建“互联网+”网络育人基地,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由一维平面转向多维立体化。学校还依托“学习通”“道中华”等平台,聚合优质网络资源,打造便捷、高效、充满吸引力的线上学习空间。同时,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新媒体矩阵作用,营造处处是“共同体”课堂、时时受“铸牢”教育的浓厚氛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像孔繁森那样,把百姓的冷暖揣进怀里,把同胞的情谊扛在肩上。”刚刚获奖归来的谭凯月,又将在这个火热的夏天踏上喀什支教之路,她说,自己要带着孔繁森“爱的教育”理念,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以“远征”的姿态践行使命,把聊城的故事讲给各民族孩子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