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出基层治理新图景
——侨润街道“有事来聊”民主议事平台初探
■ 布国睿 蒲存秀 魏慧
“以前,小区的电动车充电桩一直不够用,现在好了,每栋楼周边都新建了充电车棚。以后再有事咱就给小区的‘民意气象站’反映就行,有啥问题大家商量着办。”7月19日,阳谷县侨润街道金樾府小区居民王大姐一边跟邻居聊天,一边把自家电动车推进新建的车棚里充电。
去年以来,在小区“红邻书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市级优秀共产党员马建新的带领下,金樾府小区党支部以开展“三建两清”行动为契机,依托规范回收的700余平方米小区公共用房搭建起“有事来聊”民主议事平台,积极构建“提、议、决、评、享”五步议事闭环,通过座谈协商、专题听证会等方式,有效化解了小区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民事民提,精准捕捉群众急难愁盼。金樾府小区党支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民意气象站”。线上,居民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线下,组建由党支部委员、“红邻书记”、党员骨干、网格员构成的“民情气象员”队伍,主动巡查小区、倾听民声。
民事民议,“民意接待日”汇聚众智商定方案。小区设立固定“民意接待日”,由党支部书记、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轮流值守,面对面倾听居民心声、了解居民诉求。
民事民决,“民意议事会”破解难题。围绕小区车棚建设,小区党支部整合“双报到”单位、小区物业、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规划停车棚充电桩方案。小区党支部、物业、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四方组成的“红色议事会”对最终建设方案进行表决,将决策权真正交到居民手中。
民事民评,“民意评单机制”监督长效。车棚建成并非终点,小区还建立了“党员带头管、物业定期查、居民共监督”的闭环管理模式。小区网格员、“红管家”团队针对车棚使用情况开展满意度回访,跟踪使用效果,确保民生工程成效经得起检验。
民事民享,“民意平台”共筑幸福家园。从“无处安放”的焦虑到“推窗见棚”的安心,提升的不仅是停车环境,更是居民生活品质和社区归属感。去年以来,小区通过开展“五步议事”,先后对30余件纠纷给出公平满意的化解方案,有效解决电动车充电安全、消防通道随意停车、临街商铺扰民、乱贴小广告等“老大难”问题20余个。同时,为小区“一老一小”、青年体育爱好者、新就业群体等设置幸福微课堂、老年人活动中心、暖“新”服务站、室内运动馆、居民议事厅、志愿者活动室等10余个功能室(场所),提供课后延迟服务、羽毛球运动、休闲书画、免费体检、充电饮水等20项便民服务,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从“民意气象站”精准“提”单,到小圆桌开放“议”题,到“红色议事会”共商共决,再到“评单”机制闭环督“评”问效,最终成果同“享”,金樾府小区依托“有事来聊”民主议事平台,让居民的意见被听见、诉求被重视、智慧被凝聚,实现了从社区治理“旁观者”向“当家人”的角色转变,勾勒了一幅以“有事来聊”为纽带,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编后
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群众心间
“民事民提”精准捕捉群众急难愁盼,“民事民议”共商解决方案,“民事民决”让居民决定车棚建在哪、怎么管,“民事民评”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民事民享”带来实在福祉……从电动车充电难这一“民生小事”的破解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金樾府小区党支部以“有事来聊”民主议事平台为纽带,用“提、议、决、评、享”五步闭环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而这个实践再次证明了基层治理效能的高低,不在台账报表的数字中,而在群众眼角的笑纹里。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讲掏心窝子的话、办可感可及的事,基层治理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闯不过的关。
当党组织搭建起民主议事的平台,当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当家人”,当“民生小事”得到用心回应,基层治理便有了温度与活力。这种以民主议事凝聚共治力量的模式,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