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产业创新 赋能经济发展
——聊城产研院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综述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赵怀建
联合专家前往万发金属材料、新申昊智能装备等企业调研,重点围绕钢管产业转型升级、智能装备研发、大数据技术融合等方向,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和技术支撑;
走进睿鑫激光、永信激光、沃尔润激光、鼎诚激光等企业,围绕激光产业现状、上下游协同发展、设备共享及未来规划展开交流,为后续扶持工作筑牢根基;
联合高校专家走访中通客车、时风商用车、金帝精密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57家,精准掌握企业现状、需求、研发等关键信息,针对企业具体技术难题及需求,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和合作模式;
……
今年以来,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推动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发挥平台与桥梁的关键作用,深度嵌入聊城市金属管材、汽车零部件、双碳、新能源汽车、激光等产业的发展脉络,以精准调研、前沿技术引入及产学研合作为核心抓手,为聊城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力。7月23日,记者来到聊城产研院,感受这里浓厚的产学研合作氛围。
引入前沿技术 推动产业升级
围绕金属管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聊城产研院联合多方举办产业研讨会,邀请高校专家分享前沿技术。山东大学教授褚兴荣剖析轻质合金板材力学建模与无模柔性成形工艺,助力企业研发创新;山东大学教授赵红霞讲解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引领企业紧跟行业潮流;波士顿大学博士刘轶群阐述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为企业技术升级开辟新路径。
聊城产研院举办碳足迹培训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交流会,特邀“双碳”专家解读政策、分享经验。李婉聪高级工程师阐述碳足迹基础理论与政策法规,夏延钊工程师分析零碳园区与工厂建设实施路径,高哲高级工程师讲解绿色制造体系政策及评价标准,为企业绿色转型指明方向。
产学研合作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聊城高新区激光产业创新发展,聊城产研院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高新区有关部门和激光产业代表性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研讨助力激光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各方详细交流了激光产业园建设、产业政策以及产业联盟等多方面的情况,企业负责人也对各自企业的主营产品与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介绍,并针对产业发展提出建议。聊城产研院围绕展销中心、线上交易平台以及产业链补链延链等关键事项给出的意见建议,为激光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方向指引。聊城产研院持续跟进相关工作,致力于破解产业发展中的难题。
在助力聊城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聊城产研院积极参与京东方碳汇总部项目推进会、“双碳”项目座谈会、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座谈会以及“双碳”项目签约等相关活动,就虚拟电厂、零碳园区建设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协同努力下达成了一致意见,为后续项目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聊城产研院始终坚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为我市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区域经济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创新合作模式 提升产业竞争力
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聊城产研院积极承办科技合作交流对接活动,计划征集50项以上创新需求,对接优质科创项目20项以上,促成产学研合作意向项目8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不少于5项,通过量化指标驱动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切实提升产业链创新能级与区域经济竞争力。
采用“请进来”“全球征”模式,邀请顶尖科研团队,开展技术诊断与项目对接;设立相关赛道,面向全球征集技术解决方案,构建全闭环创新机制,打造高能级资源对接平台,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周期发展。
聊城产研院将持续深耕产业服务,以创新资源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指引,不断拓展合作渠道,深化产学研协同,为聊城打造黄河流域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创新高地贡献力量,点亮聊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