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锚定高质量发展新航向
——聊城市政协创新平台载体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 本报记者 娄小皓
本报通讯员 郭秀芳 杨书芹
7月21日,走进山东贞元汽车车轮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订单,一只只车轮依次“滚”下流水线,等待发往国内各大汽车厂商。“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25公斤轻量化车轮,也是全球最轻的钢质车轮,比46公斤标准车轮减重21公斤。”贞元车轮董事长胡爱君介绍。
作为企业家委员,胡爱君参加了市政协“传承企业家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信发集团研学赋能活动。“活动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发,尤其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指明了方向。”他坦言,受此推动,企业加速了与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合作,共建汽车车轮轻量化技术实验室,聚焦新能源汽车车轮减重、疲劳寿命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目前首批热成型车轮样品已通过测试,预计可降低整车能耗8%。“活动让我们坚定了干事创业的决心。”胡爱君说,“下一步,我们要全力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年内争取2项专利落地。”
如一颗石子投入水中,研学赋能活动在企业家群体中激荡起阵阵涟漪。这次对标先进的“取经之旅”,展现出信发集团坚守实业的匠心、敢为人先的创新、拼搏奋进的实干精神,已成为众多委员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家要有战略眼光,把控好下一步发展方向,要干着一、望着二、想着三。”信发集团的发展经验,让聊城交运集团董事长刘海波深受触动,“这种前瞻思维和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心,正是我们需要的。”他将这份启发融入企业战略:一方面深耕道路客运、城市公交等核心业务,通过机制创新激活效能,筑牢“干着一”的基本盘;另一方面,抓住新能源与消费升级机遇,推进电动公交替换、布局充电桩网络,做强民生服务产品,实现“望着二”的转型升级;更着眼未来,“想着三”地探索智慧交通与产业融合,如无人机培训、老年大学等新兴领域,推动企业向“综合生活服务商”迈进。“我们将持续以‘百年交运 服务美好生活’为使命,加快智慧化、多元化布局,把战略眼光转化为发展实效。”刘海波表示。
民营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更是聊城这片沃土上不可或缺的成长基因。为落实市委“作风深化、实干争先”部署要求,切实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服务发展动能,聊城市政协立足性质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履职方向。市政协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专题协商等形式,深入一线察实情、听诉求、找症结,深入开展服务委员企业活动,为企业发展解难题,为经济运行献良策。
“心无旁骛干实业”是中能塔杆总经理郭泽琨参加研学赋能活动的最大收获。“这种不为浮躁所动、扎根主业、深耕细作的定力和韧劲,是企业家最宝贵的品质。”他表示,将把这份信念融入履职和企业发展,带领公司深耕输变电线路杆塔和通信塔行业,秉持顽强拼搏、实干创新精神,努力成为行业“独角兽”,为聊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金融如何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中国农业银行聊城分行行长许文波从活动中获得了启示:“对标先进,我们更需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该行陆续推出适配科技型、绿色型企业的专项信贷产品,对坚守主业、推进绿色转型的民营企业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给予利率优惠。今年以来已累计向1230家实体企业投放贷款56亿元,重点支持了铝深加工、轴承等特色产业,年化平均利率2.94%,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帮助企业算好资金账,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许文波说。
“希望市政协能多组织类似这样的跨行业交流,为更多企业提供学习先进经验的平台。”薛国玉委员的建议,道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
企业家们的实践,正是市政协搭建平台、赋能企业、助推发展的生动体现。下一步,市政协将持续发挥“聊商缘·界别同心汇”平台作用,通过专题协商、成果对接会等形式,推动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强大合力,助力聊城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