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A1版:要闻
让“小体量”更有“含金量”
■ 赵宗锋
千千万万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在产业链条的中小微企业,是经济韧性的基石,也是发展活力的源泉。中小企业活得好,城乡居民就业就稳得住,民生改善就能迈大步,群众的好日子就更有奔头。
和全国各地一样,聊城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既需要擎天柱式的“大象军团”,也离不开精悍灵动的“蚂蚁雄兵”。尤其是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过程中,一些深耕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秘籍”的中小企业,凭借着扎实底盘与强劲后劲,在激烈商战中展露出令人瞩目的硬实力。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耕中小企业培育沃土,深入推进优质企业“热带雨林”培育计划,加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标杆型企业梯队。迄今为止,全市已集聚创新型中小企业1811家、瞪羚企业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枝繁叶茂的梯度培育体系日臻完善。更令人鼓舞的是,我省新鲜出炉的2025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聊城市有207家企业入选,有效期内企业达950家,总量位居全省第六。
当然,挑战也如影随形:当前全球风云变幻,需求收缩、外贸承压、成本高企、转型阵痛等多重因素叠加冲击,中小企业的前进航程依旧风高浪急。直面这些挑战,需要政企携手,坚定发展信心、营造优质环境、强化科技创新、保障合法权益,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走专精特新之路,让“小体量”更有“含金量”。
帮助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尤其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倾力做好服务保障,下沉一线把脉开方,解企业燃眉之急;引领政策精准滴灌,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强化配套服务支撑,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精耕“双招双引”沃土,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之路。让“小块头”敢于闯世界、勇于争一流,在更广阔的赛道上奋力实现弯道超车,持续迸发高质量发展的“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