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锻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聊城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活发展新动能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累计为22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近400亿元信贷支持,融资担保覆盖2.22万户市场主体,引导银行机构投放资金超百亿元……7月25日,记者从聊城市财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该集团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通过强化金融服务、科技转化、供应链优化及资源循环利用,筑牢地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财信投资控股集团强化金融服务的创新实践是我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国有企业是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聚焦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锚定市属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发展为引擎,统筹抓好稳增长、抓改革、优监管、防风险、强党建等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推动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持久战,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系统工程。市国资委倾力打造“资·润初心”党建品牌,构建起“1+5+N”党建新格局,为市属企业发展掌舵领航。在这一强大引领下,市属企业积极投身全市发展大局,聊城西站配套项目如期竣工、大外环全线贯通、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交付运营、新动能中心即将完工。
经济数据尤为可观,今年上半年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1050亿元,同比增长39%。营业收入、利润、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大幅增长,彰显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强大成效。
国企改革同样亮点纷呈。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145项任务全面完成,市属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获国务院国资委领导批示肯定,3个改革案例被省国资委推广。更值得一提的是,4户企业入选国家、省“科改示范企业”,数量在全省市级监管企业中位居榜首。市属企业改革重组稳步推进,形成“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运营、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四大板块,功能定位、主责主业和发展脉络越发清晰。聊城产发集团成功斩获AAA级信用评级,新能源、大数据、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为国企发展注入新动能。
监管体系也日趋规范有序。市国资委修订出台近30项监管措施,构建起完备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智慧国资”监管平台3.0版的打造,实现了对企业经济运行、大额资金支出、对外投资等的实时在线管控。法人层级压减任务全面完成,企业层级均控制在三级以内。亏损治理专项行动成效显著,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改革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国企健康发展筑牢防线。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之路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下一步工作中,市国资委将坚持多措并举,奋力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全力服务中心大局上,科学谋划编制市国资国企“十五五”规划,引领市属企业围绕重大战略选准赛道,谋划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确保主要经营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加强与上交所、深交所沟通对接。在深化国企改革攻坚上,打好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全面完成市属企业改革重组,分类施策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一企一策”推进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激发管理人员动力。在持续增强监管能力上,强化事前监督,修订授权放权事项清单,增强外部董事履职能力;强化事中监督,优化国资监管信息化平台,出台主责主业管理办法,推动企业设立规范投委会;强化事后监督,规范考核评价体系,追究重大违规事项责任,推动国资国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