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跃动藏城
——聊城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工作纪实之三·“草原绿”篇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王军豪 郝川 崔崴
夏天,是刚察一年中最丰美的季节。
广袤的草原绿草萋萋,成群的牦牛、藏羊在山坡上悠闲觅食,沙柳河、哈尔盖河在碧绿之中蜿蜒,湛蓝的青海湖水天相接。
正在草原上放牧的泉吉乡牧民丹珍才让,远远看见一辆蓝白相间的大巴车驶来,立刻高兴地骑上摩托车回到家里招呼家人:“咱们的艺术家又来演出了,收拾一下赶紧去看啊。”
丹珍才让说的“艺术家”,是刚察县草原艺术团的演员们,之所以能一眼认出,是因为那辆车他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牧民都知道,这辆大巴车是聊城亲人送给我们的。”丹珍才让说。
刚察县草原艺术团排演了大量深受基层群众喜爱的优秀节目,被誉为刚察草原上的“乌兰牧骑”。但由于缺少专用演出车辆,艺术团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时极其不便。
“原来的车子冬天经常打不着火,设备也放不下,遇到路况不好,大家只能下来推车。”6月10日,刚察县草原艺术团副团长官确才让说。
聊城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进驻刚察后,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问题并将其列入争取范围,得到了冠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23年11月,冠县拨款70万元为艺术团购置了这辆演出专用大巴车。
从那时起,这辆“友谊之车”便风风火火地驰骋在刚察草原,将一场场文化盛宴送到牧民面前,为静谧的草原增添了一份活力。
“刚察县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文化特色特别鲜明。我们依托‘鱼鸟羚、山海泉、诗歌情、绿草源’等核心文化旅游资源,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提升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举办聊城(刚察)文旅宣传推介、‘千车万人海北行’等系列活动,助力刚察县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海北州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刚察县文旅广电局副局长(援青)贾振斌说。
3年来,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强化资源集聚、政策集成、协同发展,拓展帮扶领域,创新产业合作、劳务对接、人才交流模式,让无限生机在草原上跃动,让无数希望在高原上升腾,让“草原绿”成为推动藏城刚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刚察所产“草膘”牦牛、藏羊肉营养丰富,但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产品大都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而今,在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的帮扶下,刚察特产不仅走向全国,更在产品深加工上打出了“新名堂”。
2024年11月8日,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积极响应青海省刚察县举行的2024年青海湖草原冬肉集活动,在聊城市启动了刚察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介会聊城分会场活动。
当天,刚察青海湖牦牛藏羊肉古楼直营店暨伊克乌兰乡农畜产品聊城销售中心举行开业仪式。当地自媒体赶赴刚察县冬肉集主会场积极参与宣传,发布的短视频点播量突破30万。
目前,聊城已开设3家刚察县农畜产品直营店,为聊城市民提供了解刚察特产的新窗口。在直营店里,消费者不仅可品尝到牦牛肉、藏羊肉、牛肉干、青稞酒等高原佳品,还能买到聊城本地企业与刚察当地合作研发的沙棘原浆、沙棘果汁、黄蘑菇牦牛肉酱、黄蘑菇酱等产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引进冠县穆德实业有限公司,利用高原藏羊皮、牦牛内脏开发出穆胶及营养肽等产品,实现了刚察牛羊从皮毛到内脏的全加工、全利用,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在省内乃至全国开辟了全新赛道。
在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协调下,刚察青湖农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天佑晟鑫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18万只藏系羊采购合同,刚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实现进一步加码提速。2024年10月19日,第一批订单藏羊发往北京。
为推介刚察特产,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借助山东省招商引资及农畜产品推介会、山东省畜博会、聊城市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节等平台和节点,在济南、青岛、聊城举办招商引资系列推介活动9次,在央视新闻、山东三农新闻联播、直播聊城等平台进行直播推介,发布《聊城市对口支援刚察县消费帮扶倡议书》,宣传刚察产业优势和合作意向,“牦牛肉干”首获山东省畜牧协会授予的优质畜产品“金奖”荣誉称号。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帮助销售农畜产品共计3457.1万元。
安静的草原,因一次次合作、一次次交流而热烈欢腾。
“这三年,我们见证了刚察的蜕变,当看到乡村振兴的聊城经验在刚察落地开花,当看到一个个帮扶项目为刚察当地带来实打实的成果,当看到牧民脸上灿烂的笑容,我感觉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刚察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援青)蔡志睿说。
刚察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走出去”的,是刚察的特产和名气;“请进来”的,是各地的人才和游客。
2023年8月,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菏泽市大集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学平到刚察作《电商铺就乡村和美路》专题讲座,并结合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实际,分享发展农村电商的宝贵经验。此外,组织省内外高校在村内设青年工作站,12名高校人才基于果洛藏贡麻村实地调研,形成《供需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提升路径探究》报告,围绕当地文旅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刚察县接待山东游客数量持续攀升。“这两年到我们这里旅游的山东游客明显增多,大家非常喜欢湟鱼洄游的壮观场景。”刚察县湟鱼家园景区讲解员多吉吉说。
这背后,离不开聊城市持续不断的宣传推介,让“鱼鸟天堂藏城刚察”这一形象定位更加深入人心。
2023年6月26日,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联合聊城市文化旅游局在聊城市体育公园举行“千车万人海北行”启动仪式,全面推介海北州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荣的文化旅游资源,助力海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鱼鸟天堂·藏城刚察欢迎您!”去年旅游旺季到来前,聊城市区的公交车上不断循环播放刚察文旅宣传片。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积极对接市公交集团,850台公交车每天循环播放宣传片3万余次,展现了藏城刚察的独特魅力,让市民在乘车途中感受刚察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
此外,依托青洽会等招商引资平台,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引进山东企业在刚察县注册成立海迅(青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刚察县新能源公司签订1.2亿元的合作协议。
“草原绿”,绿在发展的澎湃动力,也绿在刚察独特的自然环境。
湟鱼洄游,被称为“逆流而上”的生命奇迹,沙柳河正是湟鱼洄游的主要河流之一。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在帮助当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持续加大投入,实施沙柳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疏浚河道、修筑堤坝、建设育苗繁育池,有效改善了河流水质和周边生态。
如今的沙柳河,已成为观赏湟鱼洄游奇观的最佳景点之一,更有大量候鸟迁徙而来,让沙柳河畔的鸟类数量不断增长。
“草原绿”,孕育出无限的活力与生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雨雪风霜,这种坚韧而伟大的“绿”一直会在。
“草原绿”,是刚察热情的呼唤,是聊城、刚察两地携手并肩的底气所在。对一批又一批聊城援青干部人才而言,这是思乡惆怅的寄托,也是对第二故乡的柔情,更是对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至净至纯的传承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