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码”为媒,精准监管,高唐县——
6206台特种设备有了数字身份证
本报讯 (记者 邹辉 通讯员 朱真) “小小二维码,贯通全周期!”8月4日,在新泉林集团生产车间,高唐县市场监管人员用手机扫描张贴在压力容器设备上的二维码,设备信息、检验记录、维修历史等信息瞬间呈现。这张二维码便是特种设备的数字身份证——特种设备码,该码实现了特种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串联。高唐县6206台特种设备将通过“一设一码”的二维码形式,正式进入“码上监管”时代。
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其使用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高唐县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托山东省特种设备一码索引及风险研判平台,为辖区内每一台(套)在用特种设备生成专属二维码,即特种设备码。该码犹如设备的数字身份证,借助数据上链和智慧场景应用,汇聚了设备注册登记信息、使用单位、检验检测记录、维保情况、历史隐患及整改状态等核心数据,成为一个“出生证明”和“健康档案”集成体。
“以前查一台电梯,要翻一堆纸质档案,现在扫码即知,关键信息尽在掌握。”高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主办刘泽哲介绍,特种设备数字身份证的使用,让“码上溯源”更精准,执法人员一旦发现隐患或异常情况,通过扫码可快速锁定设备信息、使用单位及维保记录,精准追溯责任链条,为执法处置和事故调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此外,公众扫码可了解设备基础安全状况和维保记录,有效监督使用单位开展日常安全自查,从而构建起“人人可监督、责任可追溯”的透明化管理闭环。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下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可有效避免因未及时维保而导致故障或事故。高唐县将特种设备码所收集的海量动态数据实时汇聚至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平台,形成全域特种设备运行状态全景图。其中,系统针对机电类、承压类设备的不同特性,分别设置了提前2至4个月的超检验周期自动预警。高唐县市场监管人员对当月即将到期的设备进行精准提醒和督促检查,一旦发现设备超期未检,将坚决依法予以停用,确保“应检尽检”要求常态化落实,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记者感言
“码”上监管 一触直达
高唐县为特种设备张贴汇聚“出生证明”与“健康档案”的电子标签,看似微小的变革,却撬动了安全监管体系的深层重构,让监管力量精准投放于风险隐患前端,标志着该县监管模式正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感知、从碎片管理转向全周期治理。
其实,特种设备码的价值远超身份标识,它实质是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转化为监管资源。执法人员通过扫码精准锁定风险链条,公众扫码行使监督权,企业扫码落实日管控机制,让一个普通的二维码成为串联政府、企业与公众的治理节点,一个以数据为纽带的安全责任共同体雏形渐显。
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唐县通过为特种设备赋予智慧“身份码”,一定能构建一个全域覆盖、全程可控、全民参与的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新格局,让无形的数据转化为守护城市安全的有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