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大棚蔬菜安家记

■ 本报记者 邹辉

本报通讯员 郭洪广

秋日时令好,大棚移栽忙。8月11日清晨,高唐县固河镇南闫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车辆穿梭,人来人往。蔬菜大棚内,农户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西红柿苗移栽,有的小心地从育苗盘取出幼苗,有的在整理好的田垄上挖穴,有的负责培土浇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棚里一派劳作的热闹场景。

眼下,虽已立秋,但中午气温依然较高。为避开高温作业,大棚西红柿种植户冯桂莲和丈夫黄立华一大早便赶到基地,把从莘县育苗基地送来的西红柿幼苗一箱箱搬到大棚储藏室,然后掀开棚帘,弯着腰用小车把育苗盘运到棚内,再间隔两米一盘盘散开。棚内热浪逼人,刚迈进大棚,人就被闷热的空气紧紧包裹,一会儿身上的衣服便湿透。

“当前,棚内气温虽然很高,但已经到了移苗的关键节点,再晚就影响西红柿上市了。”冯桂莲一把抹去脸上的汗水说道。为尽量降低棚内温度,冯桂莲在大棚上覆盖双层遮阳网和棉被,同时掀起大棚两侧的农膜,加强通风。

冯桂莲种植大棚西红柿已经10多年,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种植技术愈发成熟,种出的西红柿品相好、产量高、口感佳,每年春季上市前,便被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大型连锁超市预订,种植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俺这两棚西红柿共收了两茬,再加上一茬网纹瓜,一共卖了16万元。”谈起种植收入,冯桂莲自豪满满。

“趁着气温还未完全升高,大家伙加把劲,一会儿绿豆汤管够。”冯桂莲一边摆放育苗盘,一边笑着吆喝。在冯桂莲的带领下,大家伙熟练地一手托育苗盘,一手将幼苗移栽到整理好的田垄上,培土固定。移栽过程中,细心的冯桂莲还不时地分享种植经验,“大家栽苗时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根刚好埋住就行,覆土时注意用散土,保证幼苗直立,后面的定植水也要跟上……”

经过栽苗、埋土、压实等工序,刚种下的西红柿苗已经排起了一条条长龙,株株幼苗在棚内顺利“安家”。这时候,冯桂莲和大家伙的额头上,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脊背上,可他们手头的活一点不敢停。“早种,早上市,收成才能有保障。”多年的种植经验,让冯桂莲对西红柿上市的时间节点把控得相当精准。今年,冯桂莲选用的是西红柿科丰2号,这一新品种抗虫害、耐高温,皮薄、瓤沙、汁多、味甜,备受消费者青睐,定植3—5天蹲苗后,很快便可形成壮苗。

傍晚6点左右,移苗工作接近尾声,冯桂莲又带领大家伙小心翼翼地给刚栽下的幼苗浇水,大棚采用的是滴灌节水技术,黑色滴管如毛细血管般均匀地铺在地面上,细密的水流滋润着翠绿的幼苗。浇水间隙,冯桂莲连忙招呼大家喝碗解暑的绿豆汤。

夕阳西下,大棚里的灯光次第亮起,映照着农人忙碌的身影,抢农时、忙栽种的场景仍在继续,一场关于丰收的约定,正在辛勤的耕耘中慢慢实现。

2025-08-1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4508.html 1 大棚蔬菜安家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