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为舵 民心作尺
——聊城以学习教育成效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李政哲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聊城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一体推进“学、查、改”有机融合,通过不断提升学思践悟质量、加大深查细照力度、巩固立行立改成效,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
如今,这些成效,正日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惠民实践。
创新实践
学用相长强根基
“以前总纳闷物业费花哪儿了,现在走进小区大门就能看见‘明白墙’——保洁员几点上班、电梯广告赚了多少钱、修路灯花了多少,全都一目了然。”8月14日,家住昌润莲城祥荷园小区的居民王秀芳指着公示栏介绍。这正是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的生动体现。该局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扎实开展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专项行动,累计检查住宅小区474个,发现问题571个并全部完成整改,推动219个小区实现公共收益规范管理,惠及居民12.4万户,有效回应了群众关切。
市卫生健康委则将学习成果融入便民举措,通过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提质扩面专项行动,构建了覆盖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优质民营医疗机构延伸的互认网络。目前,全市已有60家医疗机构实现省域内跨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累计互认46.3万次,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约2607.5万元,人均节省210.22元,显著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围绕民生关切,市教育体育局与市卫生健康委协同实施《聊城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和脊柱健康护航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双轨机制,形成“一校一医一策”精准干预体系。市民政局同步发力,以居家养老需求为导向,建设家庭养老床位4575张,并为5000名经济困难失能老人提供个性化上门服务。
全市各级各部门持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实践载体,着力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实践和民生热点,通过多样化学习教育方式,筑牢信仰根基、补足精神之钙,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为保障实效,我市还建立了“领导包抓+专班推进+清单管理”三级工作机制,并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截至7月底,6项重点民生实事均如期达标,彰显了学习教育的实践成果。
民生至上
一线问需解难题
全市上下坚持以学促查、以查促改,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带头下沉基层,精准摸排群众急难愁盼与发展瓶颈,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找准问题症结、深挖根源,将学习教育激发的内生动力,转化为攻坚克难、破解难题的坚定决心与有效路径。
近日,茌平区润城花园小区新建的电动自行车棚正式投入使用,近500个充电插座整齐排列,有效解决了居民日常充电难题。“以前没地方充电只能推到楼上去,现在有了充电桩,扫码即可充电,而且电价和在家充是一样的,既安全又方便!”居民古俊霞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正是茌平区创新推出“有事来聊 马扎议事”工作模式的成效之一。今年以来,该模式已先后为89个小区新增车位405个、充电端口1019个,彰显了一线解题的效率。
莘县开展涉企检查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加强罚没收入监管,着力整治行政检查随意性大、频次高、重复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开发区东城街道财富城社区针对商户居民出行难题,创新成立“自治联盟”议事平台。通过商户需求直通车、居民诉求听证会、物业协同服务“三维联动”,联合交警部门实地测算并制定《动态交通疏导方案》,实现街区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疏解”转变。
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财政局,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全面梳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情况,排查并整改问题146个,有力保障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精准落地见效。
市工商联深化“能聊善解”工作品牌,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搭建多方协同的权益维护体系,畅通法企沟通渠道。目前已建立商会调解组织81个,上半年办理案件429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不动产“登记难”痛点,针对项目用地手续不完善、未通过竣工验收、被抵押查封等问题,建立健全日常防范化解机制。截至目前,已成功推动化解项目29个,惠及群众1143户。
深耕细作 常态长效惠民生
8月12日,在位于聊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东昌府区交通管理大队正门东侧的“24小时智慧自助车管所”,刚结束工作的市民杨涛轻松完成了驾驶证“期满换证”业务。“太方便了,真正解决了我们上班族下班后办理业务的难题。”他满意地说。
这正是全市公安机关聚力打造信息化、智慧化、便民化服务新形象的缩影。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在全市11个县(市、区)规划设置11个“24小时”服务点,提供“全天候”“不打烊”服务,持续提高群众办事效率,让惠民实效可感可及。
高新区九州街道先锋社区八里王小区曾面临突出治理难题——原物业撤出后小区环境恶化,水电、环卫等基础服务陷入停滞。对此,小区网格党支部以“党建+物业”模式破局:由支部委员负责无偿管理,优先聘用社区老人参与服务,实现降本增效。如今,小区水电环卫难题全解决,物业费盈余85万元,其中超50万元用于小区改造,居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东昌府区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检查生产经营主体583家,推动整改问题39个,有效净化了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切实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市国资委、市水务集团紧密协作,联合开展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专项行动,在项目筹划、资金争取、招标审计等环节高效联动,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已完成项目EPC、监理、造价及全过程跟踪审计招标工作。
市残联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水平提升行动,举办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培训班、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特聘行动。截至目前,已为1729名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推动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900人以上。
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服务优化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无押金就医”模式,取消门诊预交金强制缴纳,患者可根据检查项目“按需精准缴费”,大大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学以致用,干在实处。聊城市各级各部门正持续深化“作风深化、实干争先”,将理论学习成果与作风整改成效迅速转化为服务企业、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用一批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成果回应群众期待,不断提升发展质效与民生温度,生动诠释着“知行为舵 民心作尺”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