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亩梨果飘香

我市“林果治沙”铺就致富路

本报讯 (记者 白文斌 通讯员 马永健) 时值初秋,聊城黄河故道区的7万亩梨园相继迎来丰收。昔日沙土飞扬的贫瘠之地,如今已是果香四溢、绿树成荫,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地。

8月18日,记者在东昌府区堂邑镇刘庄村看到,金黄饱满的梨果压满枝头,果农们正抓紧采摘。据介绍,因气候适宜、管理措施到位,梨果的品质与产量均超往年。民富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俊亭表示:“五百亩果园预计总产量300万斤,经济效益约600万元,既富了村民,又护了生态。”

在冠县兰沃乡韩路村的果蔬加工车间,工人们熟练地将皇冠梨分拣、包装,准备通过冷链运往国内外市场。冠县好农果蔬有限公司负责人卢义昌介绍,目前每天发货量达三四个货柜,出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年出口创汇6000万元。

聊城地处黄河故道,历史上因黄河多次改道形成三大沙化区域,沙化面积曾达250万亩。自20世纪50年代起,当地持续推进“林果治沙”生态工程,利用沙地昼夜温差大、透气性好、光照足的特点,引导农民规模种植鸭梨、酥梨、苹果等经济果林。目前,全市梨树种植面积已达7万亩,年产量超10万吨,形成集治沙、增收、生态功能于一体的支柱产业,实现了从“沙害”到“沙利”的绿色蜕变。

2025-08-21 7万亩梨果飘香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012.html 1 我市“林果治沙”铺就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