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变“金菇” 金融润富路

——农行莘县支行坚守主责主业服务“三农”发展

■ 尹腾淑 窦志强

8月15日,莘县王奉镇邢疃村菌菇大棚里生机盎然,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鲜嫩的平菇如朵朵白云挂满菌棒,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采摘、分装、发货。

“多亏了咱们农业银行的‘大棚贷’,开启了邢疃村村民菌菇种植的致富密码。”村党支部书记陈书光感慨道。曾经的邢疃村,村民们守着贫瘠的土地,生活拮据。如今,该村凭借平菇种植焕发新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这背后,离不开农行莘县支行持续的金融滋养,让平菇变“金菇”,释放出强劲的致富“蘑”力。

近年来,陈书光带领勤劳朴实的村民积极探索致富路,他发现,平菇种植周期短、效益好,适合村民种植,可仅仅建造一座简易的大棚就需要10余万元,这让信心满满的陈书光一度感到有心无力。

一次,陈书光去镇上参加农行莘县支行“大棚贷”产品宣讲会,正是这次机会破解了当时的难题。农行莘县支行秉承服务“三农”的宗旨,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围绕“中国蔬菜第一县”的产业特色,面向广大蔬菜种植农户,与莘县农业农村局合作推出“大棚贷”新产品。该行还组建了外拓服务团队,逐个乡镇开展产品宣讲,对有需求的农户上门建档立卡。通过审查后,客户无需抵押担保,最高可获得30万元授信额度,产品全程线上操作,最快1天放款,支持自助放贷、还贷,使用灵活便利。

在这次“大棚贷”产品宣讲会上,陈书光第一时间与该行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获得该村首笔10万元“大棚贷”贷款。

近年来,随着平菇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邢疃村村民逐渐摸索出了自研自培的方法,平菇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口感肥润多汁,营养丰富,这些优势让邢疃村的平菇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村民陈东彬就是其中的获益者,如今,他种植平菇8年,拥有5座菌菇大棚,每棚年产量稳定在20万斤以上。

“我们的原材料都是自己发酵自己装袋,能够从源头上把控蘑菇的品质和产量,还能降低成本,在市场中形成独特优势。”陈东彬自豪地说,“这背后离不开农业银行的支持,当初要不是30万元‘大棚贷’及时到位,解我燃眉之急,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为了帮助像陈东彬这样的种植户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农行莘县支行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不仅提供了用于大棚扩建、设备更新的信贷支持,还助力村里完善冷链物流设施,确保“当天采摘,当天发货”,保障了平菇的新鲜品质,拓宽了销售渠道。如今,邢疃村的平菇销售火爆,深受消费者青睐。

平菇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邢疃村的种植户尝到甜头,还为村民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60岁的辛振元便是其中之一,他在种植户的大棚内负责蘑菇出库的质检工作,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离家近,工作轻松,我的晚年生活有尊严,真幸福!”辛振元的话语里满是喜悦和满足。

在农行的金融助力下,邢疃村通过发展平菇种植,盘活了人、地、物等资源,不仅让平菇产业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邢疃村从最初的14座大棚发展到如今460余座大棚,食用菌种植面积超1500亩,农行莘县支行前后为该村200余户村民累计投放贷款7000余万元。

因农而生、因农而兴的农行莘县支行将继续聚焦“金融为民”的主责主业,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继续为邢疃村及周边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025-08-22 ——农行莘县支行坚守主责主业服务“三农”发展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094.html 1 平菇变“金菇” 金融润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