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公路独运”到“铁海联运”,冠县——
多式联运织就绿色交通网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赵琦) “由于这款高速护栏在宽度、深度、波形等方面都与普通产品不同,我们的技术团队为此专门设计了一条与之相匹配的生产线。”8月22日,冠县北方交通设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指着一批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的M形高速护栏板介绍。
冠县作为全国精品钢板、护栏板生产加工基地,原材料与产品运输需求巨大。过去,货物运输完全依赖公路,不仅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也带来较大的环境负荷。面对这一困境,冠县把“公转铁”作为破局关键,积极谋划推动,成功开通冠县至天津港实验班列,开辟出精品钢板向天津港等方向的运输新通道,有力推动了企业物流降本增效、运输结构绿色转型。
今年正值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攻坚之年,冠县顺势而为,以运输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体系,通过优化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推动交通用能清洁化转型,为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回溯2020年,邯济铁路冠县货场(宝信物流园)的正式启用,成为冠县运输结构转型的重要里程碑。该货场主要到达货物为钢材原材料和部分粮食、饲料等。货物到达量从2020年的60余万吨增至2024年的80万吨,呈逐年上升态势,累计到达货物达420万吨。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货场运营的高效稳定,更彰显了冠县在吸引货源、优化运输布局方面的积极成效。
在政策引领与服务保障方面,冠县同样不遗余力。出台《关于支持公路货物运输、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发展奖励政策》,2024年筹措奖励资金302.5万元,有效激发了企业参与“公转铁”的积极性。同时,制定《冠县金融支持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在服务优化层面,通过与铁路部门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持续优化列车开行方案,运输服务的质量与稳定性显著提升,确保货物“运得出、走得畅、到得快”。
“冠县立足区位交通优势,谋划实施冠州国际陆港项目,以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推进、多元化布局,全力打造辐射京津冀豫、连通长三角、服务晋陕蒙的物流中心。”冠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代硕介绍,“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207亩,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涵盖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物流仓储、商贸交易等多个功能板块。”目前,项目已建成快递集配中心、金融供应链监管仓等基础设施。总投资10.28亿元的铁路专用线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于2026年建成,将形成1800万吨/年的货物吞吐能力,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10亿元。
在多元化布局方面,冠县计划开辟青岛港方向班列,构建“两港联动”物流大通道,创新“一单制”“一箱制”联运服务,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这些举措不仅拓展了国际陆港的发展空间,也为冠县的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冠县将继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加强与铁路部门沟通,争取实现冠县至天津港班列图定,全力加快“公转铁”步伐。同时,积极论证青岛港方向货物运输组织方案,争取实现青岛港方向出海,进一步拓展运输通道,提升运输效率。“在国际陆港建设方面,冠县将紧盯铁路专用线建设,确保按时建成通车,积极引入优质物流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实现补链强链、形成集聚效应,着力打造综合型货运枢纽。同时,积极推动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交通运输和产业发展‘两业融合’。”代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