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远方很美 路在脚下

——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聊城实习学生座谈

■ 聊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贾富彬

非常高兴和同学们见面。看到风华正茂的你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我的母校,四年时间,留下了太多的青春记忆,留下了很多的美好回忆。走过千山万水,南湖风景最美;大餐小吃都尝遍,赶不上武汉热干面。四年时间,母校教会了我延续一生的正直和善良,让我记住了责任与担当。毕业33年,容颜年年有变,初心始终未改,很多次梦里回了江南。今天特意安排了在市检察院工作的几个校友、你们实习所在的部门主任一起参加座谈。刚才听了十名同学的发言,感觉大家法学理论扎实、实习认真、收获很多;四名校友的发言,都是自己多年学习生活的感悟,我听了也很受启发。我用了几个晚上准备座谈提纲,希望能够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对你们包括今后来检察院实习的学生有所帮助。

实习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实习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多数大学将实习作为必修课程。实习是学校的要求,但学生实习的目的不是应对学校要求。对学生来说,实习是专业知识的检验,是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从校园到社会过渡的第一座桥梁,是走向社会最基层的基础,是适应社会的预演。

因为认识到实习对学校、对学生很重要,我们尽可能地支持大学的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实习便利。近几年,聊城检察机关每年都会接收检校共建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政法学院、聊城大学的学生来实习,每年合计有60人左右。市检察院政治部制定了科学的实习方案,业务部门指定了办案经验丰富的同志作为你们的指导老师。大家要珍惜这一两个月的实习时间,不要当成任务,不走形式过场,重点学习在学校、课堂、图书馆学不到的内容。简要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专业知识的检视

宋代诗人陆游有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说明仅仅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不够的,实践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在实习部门参与具体案件的研究办理过程中,你们会真切地看到,每一个罪名背后都是复杂的人性、交织的情理和具体的社会环境。没有任何两起案件可以“复制粘贴”,生搬硬套法条如同妄想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注定行不通。用心去听检察官们讨论案件的焦点、争议的难点、证据的薄弱点;用心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定性而不是那样,为什么这样处理能得到当事人认同?在检察院学到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寻找答案的思维方式。

发现知识盲区或理解偏差,是实习的最大价值之一。只要你用心听,用心思考,会很容易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带着这些问题回学校,学习将更有目标、更有深度。

2.综合能力的提升

这里的能力,远不止于书本知识。专业知识是基础,但若想在法律职业道路上走得远、走得稳,飞得高,综合能力才是金翅膀。

实习中,大家可能会接触当事人、律师、侦查人员、法官、证人等。学习如何清晰准确得体地表达、耐心倾听理解当事人的核心诉求、在多方博弈中寻求平衡并推动解决。旁听提讯,观察检察官如何与犯罪嫌疑人对话;参与与被害人家属的沟通,体会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共情。其中的分寸感、同理心、应变力,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才能获得。

案件办理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光有书本智慧不够,更需实践的勇气和担当。“主动才会有故事!”只有积极承担、大胆提问、勇于尝试,才能激发潜力,把“纸上谈兵”转化为“实战本领”。观察检察官如何平衡指控犯罪与保障人权,如何在复杂案情中抽丝剥茧、精准定性,这都是在活生生的案例中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实习,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理论转化为方法。

3.责任意识的增强

当你们踏入检察院的大门,虽然只是短暂的实习生,你们已经与“国家公诉人”“法律监督者”这份沉甸甸的职责产生了联系。检察职业的核心,就是责任。我们要对案件事实负责、对当事人权益负责、对法律权威负责、对检察形象负责。

在检察院,接触的每一份卷宗、参与的每一次讨论、书写的每一个字句,都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自由、名誉、权益甚至生命,关系到公平正义能否实现。参与整理的每一份材料、核实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直接影响案件走向、影响罪与非罪的判断以及量刑的轻重。我们每天处理的不是冰冷的纸张,而是他人的人生、家庭的悲欢、社会的公平。这份责任感要求我们必须一丝不苟,必须穷尽一切可能去追求真相。

“检察官”代表着公信力。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也影响着检察机关的形象。遵守纪律、保守秘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必须牢牢刻在心里。这份责任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渗透在实习的每一个细节里。这份意识的觉醒和强化,也是你们实习最大的收获之一。

4.严谨作风的养成

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建立在极致的严谨之上。实习中,你们会深刻体会到程序和时间的重要性。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上诉、抗诉……每个环节都如同精密齿轮,环环相扣。证据提取手续、文书送达规范、讯问法定要求,这些看似“烦琐”的环节,正是正义得以实现的基础。实习期间,就要树立强烈的时间节点意识,今日事今日毕。

严谨作风的养成,始于微末,成于坚持。希望你们从规范整理一份卷宗开始,从准确记录一次会议开始,从准时完成一项交办任务开始。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确保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让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成为刻在骨子里的职业烙印。

几点希望和建议

学生时代很快过去,除考取研究生,多数同学会走向工作岗位。与大家交流8点体会,也是给你们的建议和希望。

1.要志存高远,不要好高骛远

人在年轻的时候看漫漫人生,好像茫茫大海上漂浮的一只小船,往往不知驶往何方。如果树立了理想,有了明确的或者相对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有了航行的灯塔,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北宋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什么是志存高远?不是当多大官、发多大财,而是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人民有益的人。

我们切记“志存高远”立大志的同时,切忌“好高骛远”,避免不切实际的空想、幻想。俗话说“踮着脚的人站不稳,大步走的人走不远”,人一旦好高骛远,就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就不能确定正确的目标定位。

2.要脚踏实地,不要急功近利

仅有高远的志向是不够的,目标再远大,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到达;志向越远大,越需要脚踏实地。脚踏实地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基石,没有一个目标和理想是靠空想实现的。老子在《道德经》里有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粗大的树木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堆堆泥土堆积而成的。

咱们的校友,政法系统内外,作出突出成绩的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吃过很多苦,流过很多汗,经过多年的努力付出,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做任何事情,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另外,干工作不能怕辛苦,要愿意吃苦,勇于吃苦。不论今后干什么工作,都不可能像在学校学习期间那样轻松愉快。没有一滴汗水是白流的,如果说没有收获,那只是季节未到,任何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3.要正直善良,不要随波逐流

正直善良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是最光辉的人性。正直如同夜幕中最亮的星光,指引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坚守本真;善良则是寒冬里的炉火,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爱,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温情和希望。

法律工作者尤其需要正直善良。懂得并拥有人文情怀,是一个执法者必备的素质。我们在从事法律职业时,当以善良为本,听从良知良心的指引,对于需要处理的案件、事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4.要秉持公正,不要机械办案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公正执法是确保法律得以准确有效实施的关键。司法执法人员必须胸怀公正,能够以公正的态度、公正的程序、公正的结果,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从实践中看,有时会出现程序正义而实体不正义的情况,比如:为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等情况。办案既要考虑法律,还要考虑天理、人情,符合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基本认知,避免机械执法,法条本来是冰冷的,如果机械执法,就更没有温度了。

5.要胸怀大局,不要简单执法

包括检察院在内的所有政法机关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所有的执法工作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执法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就法言法。执法办案需要考虑执法行为对社会、经济、民生等大局的影响。如果只看到法律条文的表面规定,就可能作出不恰当的决定,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执法要有系统思维,不能孤立片面。不能单纯地只从法律角度看待某一个案件或者某一个问题,应该将其放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和处理。

6.要心系人民,不要背离宗旨

要带着感情执法。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关心群众的需要和内心感受,对待当事人和蔼可亲。把老百姓的小案当成大案、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大事,让每一名当事人看得见司法温情、摸得着法律温度。聊城先后出现了白云、念以新两名全国模范检察官,都是对老百姓极端负责、极端热忱的典范。

要提升执法效果。我们自认为公正执法,实际上也公正执法了,但只要当事人或者社会上对案件不认可、不满意,就说明工作还没有做好做到位。

7.要团结奋斗,不要单打独斗

无数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形成的合力,不仅可以让所在的组织或者团队更加强大,更容易让个体的才能优势得到发挥。聊城大学龙舟队实力很强,今年在德国举办的龙舟世锦赛中11战全胜。赛后采访,教练和队员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大家一起加油,团队默契、意志顽强”。

要有感恩之心。持有感恩之心,不是对自我的要求,而是生活的智慧。懂得感恩,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个人取得的成绩固然与自己努力有关,但更离不开组织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要有宽容之心。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善于发现欣赏身边人的闪光点。

8.要心存敬畏,不要突破底线

对法律纪律要心存敬畏,学法执法的人更不能突破底线。作为司法人员必须遵守“三个规定”,做到依法处理,既不让当事人在法律上政策上吃亏,也不能让他占法律政策之外的便宜,法外开恩实质上就是违法犯罪,这个底线红线不能突破。从学校走向社会,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没有能力清除淤泥,至少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远方风景很美,路在脚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同学们以这段“检察蓝”的实习为起点,从现在出发,走好今后的每一步。希望大家毕业后能够加入检察大家庭。因为,我们期待看到你们的成长,更期待未来与优秀的你们同行!

2025-08-25 ——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聊城实习学生座谈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157.html 1 远方很美 路在脚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