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副总”架智桥 创新平台聚动能
“十四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量质齐升
本报讯 (记者 于新新) 8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发展看聊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专场。会上,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王相东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新成效。
壮大主体,科技型企业翻番增长。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267家增长到2024年的918家,增幅243.8%。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科技、金融、财税等普惠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0年的303家增长到2024年的1305家,增幅330%。
项目突破,助力产业攻关提升。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着力破解制约全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瓶颈。“十四五”以来,聊城市共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78项,争取各类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5亿余元。其中,国家外国专家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7项。同时,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攀登计划等项目460余项。全市新增发明专利4150件,截至6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69件。
筑牢基础,创新平台倍增提级。“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2家,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等省级创新平台120家,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03家。持续推进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59家、技术创新中心92家,认定“人才飞地”35家。
协同创新,科技合作成果丰硕。“十四五”期间,我市全方位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举办系列产学研合作活动,先后与5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推行“科技副总”选聘制度,从高校院所选聘258名专家学者到聊城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协助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入选科技领域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2人,累计引进外国高端人才106人,4名外国专家荣获省政府齐鲁友谊奖。
创新生态,科创环境持续优化。“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政策创新为引领,构建“全链条、多元化、可持续”的科技创新生态。出台一系列引导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7.23%,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计发放630笔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和619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1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省、市财政贷款贴息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