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聊城创新实施“有事来聊”民主议事模式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赵宗锋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聊城市一体推进学查改,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安全、社会治理等群众急难愁盼和公共服务短板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创新实施“有事来聊”民主议事模式,推动整改整治取得实效,让群众可感可及。

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和平社区祥生金麟府小区刚交房时,物业服务没能及时跟上,居民很烦心。“我们党员带头,积极组织居民协商共治,通过引进物业、更换门禁、疏通消防通道等举措,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问题。”8月26日,祥生金麟府小区党支部书记孙占兴说,小区以“有事来聊”红色议事厅为载体,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物业、社工三大主体及多个共建单位组成的“1+3+N”治理联合体,通过“诉求分拣—联席会商—跟踪督办”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

高新区九州街道先锋社区八里王小区是村改社区治理的典型样本。几年前,原物业因故撤出,导致小区无人管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怎么办?

八里王网格党支部决定由党支部领办物业,支委成员“零薪”参与管理,优先聘用本社区老人从事保安、保洁工作,提服务、降成本,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如今,小区用水、用电、环卫等难题逐一解决,物业费等实现盈余85万元,其中50余万元被用于小区公共设施改造升级。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聊城市组织部门在调研时发现,小区治理有一个共同点: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好,群众就满意,小区就和谐;反之,党组织作用缺失、功能弱化,小区就容易矛盾多发频发,群众满意度就低。

为此,聊城市结合学习教育,将严密基层组织体系作为推行“有事来聊”的先手棋,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党小组设在楼栋里,健全完善“街道—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四级党组织体系。截至目前,聊城市2509个居民小区中,有2462个建立了党组织,覆盖率达98%。

“要不是社区积极调解,这宅基地的事怕是要让我们兄弟产生隔阂!”原来,临清市青年路街道济津社区有一对兄弟,哥哥因缺钱想卖掉老宅,父母急得直跺脚,弟弟更是红着眼眶堵门反对,一家人三天没说过一句热乎话。幸好社区书记汪溢洋带着“社区寻事”走访队及时上门,带上经验丰富的社工、法律顾问和司法所人员组成“有事来聊”协商议事队伍,围着老方桌反复撮合,算“亲情账”。最终,弟弟主动出资买下房产,既圆了哥哥的心意,又保住了父母的安身之所,让紧张的家庭关系重新缓和了过来。

这样的故事,在聊城并非个例。 茌平区南关社区安居康城小区“红邻书记”娄存宾联合社区、小区党组织通过召开“聊发展 办实事”主题会议,组织社区服务党代表工作室团队、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成员,南关社区、安居康城小区党支部成员、楼道长及物业负责人等30余人参会,现场宣读小区党支部成立和楼长调整情况,并就小区新建幸福食堂和便民超市规划征求意见和建议,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样板,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学习教育搞得好不好,群众满意是最终标尺。“有事来聊”,不能仅停留在“聊”的层面,关键是要“聊得成”。

今年以来,聊城市着力健全社区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提、议、决、评、享”议事协商机制,以“该不该”厘清法律边界范围、以“行不行”推动友好议事协商、以“能不能”汇聚资源力量,动员2万余名党员、753名社区民警到社区报到,并在城区265个社区率先启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结果跟踪问效,落实意见公开、决策公开、结果公开的‘三公开’制度,及时组织群众‘评单’、强化社区党委跟踪督办,推动成果共享,确保协商事项能够真正落地落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聊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怀国说。

2025-08-28 ——聊城创新实施“有事来聊”民主议事模式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332.html 1 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