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事来聊”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 王培源 赵宗锋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在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作风。
从“社区议事会”到“红色议事厅”,从“红邻书记”到“红色物业”……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聊城市坚持从群众最关切的“小切口”入手,积极将作风建设融入民生服务,创新实施“有事来聊”民主议事模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确保群众身边大小事“有事能聊、聊了能成”。
基层治理,最怕“干部干、群众看,干的看的都抱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坐在办公室里看不见;基层解题的“金点子”,只有沾着泥土才鲜活。
“有事来聊”民主议事,聚焦居民小区党支部运行效率不高、居民法治意识观念不强、议事平台不丰富、群众参与自治热情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通过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主攻手”。
实践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党员干部把“会场”搬到了“现场”、变“坐镇指挥”为“上门求教”,板凳一坐、热茶一沏,摆脱的是调研“花架子”,打破的是干群“隔心墙”,破除的是落实“中梗阻”,绷紧的是作风“纪律弦”。这一民主议事模式,也正成为聊城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鲜活注脚。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学习教育中,聊城的领导干部们带头搬掉“文山会海”,也就有了到基层把板凳“坐热”的时间;当“不碰头”变成“当面聊”,奇妙的化学反应便悄然发生:我理解了你的努力,你共情了我的焦虑;你的“家常话”我听得懂,我的“金点子”你当回事;你从大处着眼,我从细处着力,大伙儿有事儿商量着办,也就没有什么啃不动的“硬骨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有事来聊”民主议事明确“聊什么”“怎么聊”“能聊成”只是第一步,要让讨论更高效、议题更精准、成果更硬核,还需要持续夯实基础,全力打造政治素质硬、能力本领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基层治理队伍;还需要着力健全机制,全面提升党组织统筹能力、部门协同效率、物业履职水平和群众参与度;还需要强化统筹协调,以典型经验做法推广,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要我们能坚持“有事来聊”,让群众“有得聊”,和群众“聊得来”,就能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把千家万户的涓滴心愿,汇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两河新潮。